Chi1607 Xichuan Lesung
2009年7月16日"我把車子開上高速公路,就是開始了一場對蝴蝶的屠殺;或者蝴蝶看到我高速駛來,就決定發動一場自殺飛行。它們撞死在擋風玻璃上。它們偏偏撞死在我的擋風玻璃上。一隻隻死去,變成水滴,變成雨刷刮不去的黃色斑跡……"
這是西川在朗誦會上朗誦的一段由他創作的散文詩《撞死在擋風玻璃上的蝴蝶》。自90年代以來,西川的詩歌風格轉向了對混雜、異質和偏離式主題的偏愛。他為詩歌界帶來的驚愕、刺激,以及對新的寫作、閱讀範式的思考,成了當下中國詩歌的熱門議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塑造了當今時代的詩歌氣質。而他的這種後現代主義的"非詩"創作形式,對於歐洲人來講還是相當陌生的。翻譯西川詩歌的德國人赫爾曼這樣評價了西川的詩歌:
"我認為西川的詩達到了一個時代的高度,對我非常有吸引力。他的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現代主義詩歌,比如神秘主義詩歌等等,而是一種後現代主義詩歌。這種後現代主義詩歌也不是隨意性的詩歌,而是帶有一定的願望,蘊含深刻的意義,同時又是詼諧的、荒誕的,還帶有一定的悲喜劇性質。"
通過"詩意城市2009:中國"活動,中歐詩歌文學界展開了一次近距離的學術交流研討。在詩歌朗誦會上西川還推薦了韓東、於堅等另外幾位中國現代詩人的詩歌。西方的翻譯家、評論家及作家都認為當今中國的詩歌創作水準並不低於世界詩歌的創作水準,只是在詩歌創作的手法及形式上所不同。
其實,當今很多西方人都渴望去接觸不同於歐洲詩歌形式的中國詩歌文化,但實際情況恰恰是,具有世界創作水準的現代中國詩歌並不為西方人所熟知。 其中原因一方面由於高水準的翻譯家欠缺,另一方面由於舉辦中歐詩歌交流活動的機會比較少。漢堡文學之家的負責人莫誒茨先生就這一情況表示:
"我認為大部分從事文學創作的德國文人都不太瞭解中國的詩歌,在這方面我們要加倍努力,滿足渴望瞭解中國詩歌的人群。不過在這一二十年裡,隨著世界越來越開放以及翻譯技術水準的提高,我相信這方面的工作也會做得越來越多。很多出版社也認為,以後要把更多的中國文學翻譯成德語在德國發表。所以像今天這樣的一些活動和法蘭克福書展就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機會。"
作為應邀組織這次文學活動"詩意城市2009:中國"的西川,不僅詩歌一直倍受關注,而且他還一直熱衷於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推廣。他經常到大學講學,在國際報刊上發表文章和作品,並廣泛參加國際學術文化交流活動。西川在談到這次來德、奧、瑞三國舉辦朗誦會的目的時說:
"從詩歌上說,我希望把中國當代最富有創造力的這些文學來展示給世界。如果不從詩歌上說,我是希望中國能夠向,至少能向德語國家的人,展示一個當代中國。因為一般我們說起中國來,總是說熊貓、龍、長城、故宮、京劇、雜技,除了這些之外,中國還有一種非常活躍的當代文化,那麼我希望展示中國的這一面。"
作者:琚丹婭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