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Börsencrash

2011年8月19日

德國股市近日不斷下跌,原因何在?在下跌的表象背後又隱藏著什麼內幕?這些看似非理性的市場行為能否用理性來解釋?

Ein Börsenhändler betrachtet am Donnerstag (18.08.2011) auf dem Parkett der Wertpapierbörse in Frankfurt am Main seine Monitore. Weltweit gab es Turbulenzen an den Börsen. Der Deutsche Aktienindex (DAX) lag zeitweise mit sieben Prozent im Minus. Foto: Arne Dedert dpa/lhe
德國股市近期也隨全球市場一路下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繼周四(8月18日)德國股市DAX指數重挫5個百分點後,本周五,德國股市依舊疲軟。證交所大屏幕上,那條曲線病懨懨地一路下滑。偶爾也會有一些小幅上漲,但在專業人士看來,這不過是迴光返照。

經濟歷史學家阿貝爾斯豪瑟(Werner Abelshauser)認為,股市暴跌並非新鮮事,自1929年以來,類似情形出現過不止一次。股市漲跌當然和經濟形勢有關,但是,心理因素以及技術手段有時也會左右股市行情。交易員操作失誤同樣也可能對整個股市行情產生重大影響。研究人員還發現,交易員的體重超重甚至也會干擾市場走向。

手指太粗?

據悉,本輪股市暴跌部分是因為一位交易員過於肥大的手指。他在鍵盤上輸入賣出數據時,匆忙中不慎按到了其他鍵,造成賣出數量大大超過預期。隨後,該股票價格下跌,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整個股市下挫。交易員按錯鍵往往是因為過於匆忙,有時也會是因為交易員過於肥胖,粗大的手指不適合操作密集的鍵盤。

2010年5月在華爾街已經發生過一次類似事件。那名交易員對此矢口否認。畢竟,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疏忽大意。在那起事件中,電腦軟體設計也起了一定作用。不少投資者都會通過軟體來嘗試減小損失,一旦一支股票價格跌破事先設定的價位,便會被自動賣出。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應該是理性的策略模式,有助於將損失最小化。但有時這種策略卻會導致嚴重後果:自動賣出後,該股票進一步下跌,從而觸發了其他更多投資者的自動賣出機制;旨在減小單一投資者損失的自動賣出機制,對於一支股票而言,卻是一種正反饋機制,很有可能導致其加速下跌。

這時,人類的心理因素也會開始發揮作用。一路重挫下滑的行情就像一把正在墜落的尖刀,沒有人願意在半空中截住一把飛速下墜的尖刀。市場也就此喪失了其自我修正的功能。

某種程度上,股市交易員是靠"幻想"生存的。他們幻想自己買進的股票在將來能夠上漲、增值。如果一支股票無法給人這種幻想,那便沒有人會去買它,也便不會上漲。

投機倒把 損人利己

此外,幕後的投機行為也往往能左右行情。投機商能夠通過下跌的行情,進行"賣空",從而大賺一筆。最典型的要數不受約束的對沖基金,他們手頭並不持有證券,而是從卷商處借入證券,然後賣出;一旦行情下跌,他們便再次買入這些縮水的證券,交還給卷商,投機者由此便能賺取其中的差價。這種交易方式,使得投資者在股票下跌時也能掙錢,目前在證券市場上很常見,也促使市場行情加速下跌。

而本輪危機與以往不同的一點,則是政府的無能為力。經濟歷史學家阿貝爾斯豪瑟指出,3年前,美國次貸危機、雷曼破產時,各國政府還能幹預救市,但現在情況有所不同。各國政府在上一輪危機中大幅增加財政支出,債台高築,因此,面對本輪危機,各國政府已經沒有太多迴旋餘地。

作者:Dirk Kaufmann 編譯:文山

責編: 李京慧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