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旅行

澤林視點:中國黃金周

2016年10月6日

在中國久居的人,應該在黃金周出門旅行。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認為,只有這樣,才有資格談論在中國的感受。

Bildergalerie Nationalfeiertage 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F. Mori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本周前往北京參觀故宮的話,即便是在假期的第二天,也可能無法如願以償。兩小時內,為個人參觀者規定的20000張門票就已全部售完,也就是每分鐘售出166張門票。全球不論何地的博物館都會對這個數字欽羨不已。 中國國慶前後的小長假,即俗稱的"黃金周"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黃金周總是在10月1日開始,1949年的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

這一期間,有大約6億中國人離家旅行,這個數字是德國人口的7.5倍。中國的旅行者不僅前往北京,他們也會去西安參觀兵馬俑,或者到陝西攀登華山。今年在華山因出現暴風纜車不得不暫停運行,導致大約500名遊客不得不在山上過夜。長城傳來的畫面顯示,黃金周開始時遊客人群像沙丁魚一樣擁擠在那裡,令人想起德國廉價超市阿爾迪

付款時的情形。

目標:甩掉世界工廠的帽子

以上畫面也許能讓中國政府感到由衷的欣慰。北京希望甩掉世界工廠的帽子,而成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為此,本周成了"黃金時節"。據中央電視台的報導,僅上周六,即黃金周的首日,乘火車旅行的人數就超過了1400萬,鐵路部門為此增加了500多個班次。網上票價有些比平時高出一倍,但仍是不缺買主。

今年黃金周第一天乘火車旅行的人數比去年增長了15%,飛機乘客同比也上升了6%,高達96萬。國家旅遊局統計的數據顯示,大約6億旅行者在黃金周結束時將會消費合計700億美元,同比上升13.5%。在此期間,每個家庭平均消費125美元。即便按照西方的標準,這一消費水準也不算寒磣。

香港購物街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J. Favre

 

節日作為振興經濟的手段

旨在推動國內消費的國慶黃金周於2000年開始試行。除春節外,黃金周是中國唯一一個全周放假的節日。人們不上班而是消費,卻推動了經濟發展,這個理論聽上去很是怪異,不過在產能過剩的時代,這一做法並不令人吃驚。相反,尤其是國企可以少生產些無用的東西,同時許多季節性勞工可以多掙些工錢。此外,農村人口也更多適應了消費。

然而,這些支出的一部分並沒有達到提振中國國民經濟的目的,而是給鄰國如日本、韓國或者泰國帶來好處,這3個國家在中國旅遊者的排行榜上仍是排在前10名的出國旅行目的地。攜程旅行網(Ctrip)今年將摩洛哥評入最受歡迎的旅遊地之一後,申請簽證的人同比猛增35倍。據中國旅遊部門公佈的消息,去英國、俄羅斯以及紐西蘭的中國遊客人數均同比增長了60%。今年上半年,出國旅行的中國人高達6000萬。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越擠越好

中國的經濟並不十分糟糕,政府不必動心思限制人們出國旅遊。原因也許是,不想讓國內旅遊業因人滿為患而不堪重負。中國人有一個特點,他們喜歡擠在一個地方碰面,越吵、越擠,越熱鬧,給人留下印象越深刻。像我這樣的一些少數人,在黃金周裡寧願享受徒步運動時天籟的寂靜,雖然遠離長城,卻每時每刻將長城盡收眼底。平心而論,這同馬約卡島又有什麼不同呢。那裡的旅遊旺季裡,不是既有來自德國的吵鬧喧嘩的渡假者,也不缺孤獨僻靜的小小海灣麼。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20多年來在北京生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