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值得質疑的「初步協議」

2019年10月18日

川普宣稱的貿易戰達成初步協議其實不過是一份意向聲明而已。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川普之所以會把小小的進步渲染成突破性的成功,主要是出於內政壓力。

USA China l Handelsstreit l Fahnen in Pe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川普还沉浸於自己在對華貿易談判中取得的"豐功偉績"之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已經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期值下調至3%--這是繼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顯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沒有被川普的自我吹噓說服。這位美國總統稱第13論美中貿易談判是"有史以來為我們偉大的愛國農民爭取到的最大最好的交易",還說"謝謝中國"!而北京對此則低調得多。中國官方只是說"建設性的會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即使川普自己也很清楚,後面的工作還有很多,他將目前所達成的內容稱為"第一階段"。

這的確只是一份非常暫時性的協議。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美國暫時放棄將針對2500億中國商品的懲罰關稅從25%提高到30%的計劃,而相對應地,中國則會購買價值400到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川普已經在推特上自信滿滿地發帖道,"中國人要買這麼多農產品,不知道美國農民能不能生產出這麼多"。從川普着意強調美國農民這件事可以看出他目前的痛處所在:他農民群體中的選民十分不滿。因為在這一輪談判開始之前,川普和他的首席談判代表萊特希澤都還在強調,部分性的協議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要一份全面的協議。但是要想"全面",就需要耐心。

「第一階段」尚未結束

川普强調,在保護智慧財產權、准許美國金融服务机构进入中國市場以及所謂的匯率操縱方面,也都取得了進展。但是他並不能拿出細節訊息和具體承諾。在一些棘手的分歧點上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比如美國指責中國對國有企業實施補貼的問題。北京當然不願意讓川普来指手畫腳地告訴自己該怎麼發展工業,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領域,比如飛機製造業,現在中國剛剛在國際上具備了一定競爭實力。

只要白紙黑字的協議沒有簽訂,一切都還存在變數。預計兩國領導人可能會在11月中旬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簽署相關文件。但是北京已經明確表示,要完成川普所說的"第一階段",雙方還需要進行更多談判。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自從川普宣布雙方達成初步協議以來,新的一周裡股市表現樂觀。但是對於企業界來說,只有意向聲明還不足以讓人們真正的松一口氣,重新開始投資。貿易戰仍然在遏制著世界經濟景氣。而這貿易戰不僅僅是針對中國,也針對歐洲。從本周五開始,美國對從歐盟進口的部分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但是中國受到的打擊更重。在懲罰關稅的影響之下,今年9月,中國對美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銳減21.9%,進口也下降了15.2%。從全球來看,中國今年9月份的總出口量比2018年9月僅僅減少了3.2%,降至2181億美元;而總進口量則減少到1785億美元,降幅8.5%。這兩個數字都還不算糟糕,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出口仍然大於進口,貿易赤字是不會出現的。但是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只能達到6.1%,相比2018年的6.6%繼續下滑。

不過如今中國的經濟已經具有足夠的實力,尤其是國內市場的壯大,使得北京能夠越來越多地依仗內需來帶動經濟增長。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一宣佈,政府將採取措施"培育新的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在對美貿易爭端的陰影之下,中國的工業現代化進程可能會持續時間更長、成本更高,但是這一發展已經勢不可擋。相反地,貿易爭端反而讓北京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必須加快追趕步伐,從而擺脫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性。

川普要為2020年的大選造勢

川普为什麼會大張旗鼓地慶祝最新一輪貿易磋商取得"碩果纍纍",這並不難猜測。他必須要為2020年的大選造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美國經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穩健增長之後,到2020大選年時增長率反而會降低到2.1%。相比之下,習近平比川普更有打持久戰的資本。

不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不管川普是否會連任失敗,也不管他能否在大選之前和中國達成一份全面協議,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相互脫鉤只會不斷加劇。在美國政界,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對中國的不信任感程度之深,幾乎是一致的。因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挑戰者。

出口限制、懲罰措施和限制中國投資等仍然會是應對北京的主要手段。這一跡像在科技領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和決定不排除華為參與5G建設的德國不一樣,華盛頓是不會允許這一局面發生的。在人工智慧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中國企業商汤科技(SenseTime)和曠視科技(Megvii)最近也因為參與在新疆自治區的監控業務而被美國列入一份黑名單。華盛頓還敦促美國科技企業將設在中國的分公司遷移到其它國家,比如越南或者引渡。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對美國自身的傷害比對中國更大。從性價比角度來看,在5G建設問題上華為是不二的選擇。而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企業也開始變得和華為一樣成功,只會讓美國國內的反華情緒繼續高漲。

專欄作家澤林已經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