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南極爭奪戰

澤林2015年5月12日

中國在南極的活動越發頻繁。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雖然這對環境不利,但就地緣政治而言,中國的做法可以理解。

Chinesischer Eisbrecher "Snow Dragon" oder "Xuelo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來自中國的這對新娘和新郎緊緊依偎著,面帶微笑,對准鏡頭。寒風刺骨,但能在此拍照留念,卻也在所不辭。照片的背景是一隻正跑過來的企鵝。也許它今後會對這目前還較為罕見的場景熟悉起來。到南極作短暫的旅行在中國越發成為了時尚。根據"國際北極旅遊協會"的統計,去年有超過3300名中國人到南極旅行,比10年前多出10倍。自然這個數字還不能同美國相比,美國在2013年已有至少13000人到南極觀光,但中國人對極地的熱愛卻日漸升溫。

中國人到南極旅遊的人數在增加,同中國政府越發感到這一地區具有的重要性一脈相承。去年年初,中國在南極的第4處科研基地正式開始工作,它取名"泰山"並計劃工作15年。上月,一個有15人組成的小組圓滿完成探險任務,從"難言島"(Inexpressible Island)返回北京並帶回積極訊息,即這個位於南極無人居住的島嶼適合建立中國第5座南極考察站。由此中國趕上了已在永久冰層帶進行活動的其他大約30個國家。中國第1個南極考察站命名為"長城"站,於1985年開始啟用,比其他南極大國在那裡建站晚了近30年。

本人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中國在迎頭趕超

習近平希望改變這一落後狀況。去年秋季,他同澳洲签署了一個為期5年的協定,據此中國船隻和飛機可在澳洲扩建後勤基地,為登南極做準備。幾年後,將會有一艘價值3億美元的新式破冰船起航南行。西方很多人對中國此舉的用意心存疑慮,中國在南極的活動讓他們深感不安。他們覺得,科研的背後還另有暗算:定是對原材料的渴望才讓中國走上南極。這不完全錯。全球最二大經濟體怎樣養活一個不久後即將擁有15億人口大國的問題,有必要著手解決。而南極進入視野,正是時候。不久後,中國高達200億噸位的船隻將會在那裡的海域捕撈南極磷蝦。更重要的是南極地下可能蘊藏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礦藏。

爭奪影響力的棋局

但對中國的行為進行指責不免顯得虛偽。所有國家都在覬覦南極的寶藏,否則,也不會在1959年出台旨在和平利用該地資源的《南極條約》( Antarctic Treaty)。最早一批只有12個簽約國,目前這個數字已擴大到52個。該條約的有效期截止到2048年,在此之前,各國各就各位,做好充分準備,在全球性的大棋局當中扮演角色。而中國的出場意味著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登上了舞台,它讓別人感到不安。就資金而言,無人可與中國匹敵。其他國家的南極科研基地面臨經費吃緊的局面,而北京卻在大舉投入南極擴建。這又加劇了競爭。

考慮到南極的生態,人們希望《南極條約》不要終止。那裡的動植物現在就已受到威脅。旅遊帶來的破壞盡人皆知。最理想的當然是,在複雜的領土爭端開始前,所有人都放棄南極。不過這只能是一場夢想,因為南極的地緣戰略意義實在太過重要了。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20年來在北京生活。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