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叛逆時光

澤林2016年1月20日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規模如此大的經濟體而言,這相當正常。全球經濟的需求降低,更加深了這一趨勢。不過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並不是危機。

Symbolbild China Handel Containerschiff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西方媒體對中國經濟所下的標題可能造成恐慌。"中國經濟跌至25年來的最低點。"聽起來就像一場伴隨著硬著陸的大型危機。但只是乍看之下如此。因為經濟增速下滑以及可能的改革,糟糕的程度大概就像兒童進入青春期。沒錯,這是段煎熬的時光,不過人們總要經歷,而且通常情況會更好。

中國轉變為成熟工業社會的這段"青春期",過程相對有條理: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的經濟增速只有6.9%。對中國的發展水準而言,這是個正常增長速度。中國的人均收入與美國相比還相差了約30年的距離。事實上,1984年是美國的經濟增速最後一次超過7%。德國1955年的經濟奇跡之年是以超過12%的經濟增速收尾,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小規模的蕭條:1966年,德國的經濟增長率只有0.2%,不過這個國家並沒有因此陷入混亂。自戰爭結束後,德國目前已經安然度過五次經濟衰退。

中國未現蕭條

中國如今距離蕭條還相當遙遠。西方國家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壞消息的都緊張過頭了。約莫是一年前,中國總理李克強前往達沃斯論壇,向西方宣佈了中國的"新常態"。他所預言的幾乎都如實發生: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再次達到30%。若沒有中國這個增長引擎,美國和歐洲如何立足呢?

中國經濟的改造還在持續。去年服務業在經濟表現中的佔比首次超過50%。第三產業正緩緩超越工業,如同一個現代經濟體應有的模樣。這相當重要,因為這讓全球出口冠軍中國不再依賴出口業。中國經濟增長的來源越多,對經濟的穩定甚至是德國而言就越好。社會氣氛的穩定使得消費價格只上升了1.4%,並未到達中國政府所擔心的3%。

本文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在部分領域中,北京必須出手干預,以達到預定目標。例如對汽車工業實施減稅;過去一年裡,汽車業的銷售數字出乎意料地創新低。去年9月的銷量增長僅為2.5%,12月則達到18%,明顯出現起色。

無法盡如人意

中國總理李克強的預期目標當然並未全盤實現。例如,李克強希望零售業的銷售增長能達到13%,但最終只有10%。而最嚴重的判斷錯誤則發生在貿易額上:原本預期貿易額能增長6%,但卻下滑了7%。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經濟竟能承受這樣的跌幅。

儘管西方國家使用了各種戲劇化的標題,但亞洲股市卻能理解中國並未陷入危機中,北京的努力也在一個艱難環境中獲得回報。中國股市在周二公佈經濟數據後出現顯著回溫。上證綜合指數上漲超過3%,香港恆生指數漲幅則為2%。日本股市也是相同情形。

但德國《圖片報》卻依然質疑:中國是否馬上要面臨破產?此類駭人的情節分散了對合理討論的注意力,應該被注意的問題諸如:中國政府如何能更好地行事,順暢地進行經濟改造,並降低全球經濟風險?目前有許多值得討論的要點,中國上至共產黨高層也對此激烈爭論。比起北京公佈的數據究竟有多可信等毫無意義的問題,這些要點更為有趣。今年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需要在哪些經濟領域實施更多調控,又能給予哪些領域更多自由空間?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