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同一把雨傘下

2017年6月22日

歐洲央行將人民幣接納為儲備貨幣。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同時也是歷史性的步驟。因為中國希望人民幣在歐洲成為能與美元抗衡的另一大貨幣。

China Taifun Haikui
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川普在陽光明媚的白宮玫瑰園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後不久,歐盟和中國政治家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中峰會上,就像雨中不太情願地擠在一把傘下的兩個老相識。北京和布魯塞爾都不願受他人所迫,尤其不願讓川普牵著鼻子走。於是,中國沒有在為峰會準備的氣候保護協議上簽字,原因是歐盟不願給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為了三周後在漢堡G20峰會上與中國能擺出並肩協作的姿態,梅克爾現在有很多事要做。當然雙方還是有一些交集的,在全球化、氣候保護和自由貿易議題上,北京與布魯塞爾的立場比與華盛頓更接近。

象徵性的一小步

本周歐洲央行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籃。歐洲央行把約值5億歐元的美元儲備轉換成人民幣,由此使人民幣具備了世界級投資貨幣的"資質認證"。儘管此次調整在歐洲央行總量達460億歐元的外匯儲備中佔的份量不大,暫時僅具有象徵意義,但傳達的訊息卻是明顯的:歐盟希望與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攜手走向經濟繁榮的未來。而對中國來說,這是將人民幣打造成得到全球認可、有朝一日能與美元平起平坐的主導貨幣的又一個歷史性步伐。

本文作者澤林(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眼下,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正快速經歷著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去年秋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剛宣佈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同為儲備貨幣。仍然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一舉措的目的之一,是敦促中國兌現承諾,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這一希望至今並未成為現實,人民幣還不能在世界市場上自由交易;外國人投資中國證券和金融產品仍受到很大限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任時承諾的對金融市場自由化改革,在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尚無明顯進展。北京的問題是,人民幣越是能自由兌換,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就越容易受到"傷害"。

與美國脫鉤

西方金融界甚為不屑的這種做法,在充滿變數的時代可能會被證明是明智的一步棋。當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把世界經濟拉向深淵時,中國決定逐步把人民幣同動蕩不定的美國貨幣政策脫鉤。中國小心摸索著嘗試把經濟增長建立在一個更為寬廣的基礎上,例如試點經濟特區、通過貨幣交易及在香港和倫敦建立離岸債券交易中心,以便利人民幣結算業務。

與此類謹慎漸進、但持續不斷的開放步驟相比,美國新的貿易保護主義路線簡直就是莽撞的倒退。川普没有告別舉債無度的赤字政策,而是將歐巴馬政府時期引入的並不嚴厲的債務限制措施再度放開。這意味著,本已被刺激過度的美元匯率將繼續居高不下。然而一旦市場的樂觀情緒消散,就會跌得更慘。到那時,人民幣就會像中流砥柱。而對歐洲來說,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的意義將一下子變得舉足輕重。此外,如果美國不再是可靠的投資者,為什麼不該讓中國來購買歐洲國家的國債呢?那樣的話,擠在同一把傘下的老相識就會變成真正的朋友。

共同對抗華爾街

即便美元危機不會發生,中國和歐盟也已達成共識:雙方都希望讓華爾街的金融投機制度成為過去,代之以一種長期穩定、為所以參與方提供公平規則的世界金融體系。歐洲人和中國人都知道,只有相互合作,才有機會。

在這樣一個未來遠景中,成為美元之外的另一個主導貨幣的將是人民幣還是歐元,取決於哪一種設想能成為現實:是一個重新恢復生機的歐元區,還是可更自由兌換的人民幣。這一競爭的結果還無法預料。

 

本文作者澤林20多年來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