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氣候保護上的角色轉換

2017年6月10日

美國宣佈退出巴黎氣候保護協定後,國際社會把目光投向中國。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國還必須先適應自己在制止氣候變暖鬥爭中的新角色。

Symbolbild Klimaschutz Wetterveränderu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事情發生得如此之快。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在沒有與人爭先的情況下突然成了氣候保護的先鋒。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保護協定,其帶來的影響範圍已超出了他本人的視野。川普不僅讓美國引起世界其他國家的更多不滿從而陷入孤立,而且讓氣候保護這個議題獲得了巨大的輿論關注。現在人人都在談論氣候保護目標。"現在不談,更待何時"成了無數國家、跨國企業,甚至美國一些聯邦州的口號。它們打算為保護地球繼續、甚至做出更多努力。在國際層面,尤其德國和中國在這一問題上是密切的夥伴,兩國都表示即將堅持既定目標。

氣候保護 沒有美國能行嗎?

一個問題是:專家指出,巴黎協定最大的目標--到2100年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是無法實現的,即便所有其他國家都兌現自己的承諾。從歷史積累上看,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目前美國的溫世氣體排放量仍佔全世界的15%。只有中國以其30%的比例高出一籌。

不過這一局面在未來幾年裡將明顯改觀--如果人們相信北京政府的話。而在這個問題上,人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北京計劃到2020年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資3600億美元,並已經啟動了一大批項目。中國的目標是,太陽能發電量佔到全球的40%,水力和風力發電分別佔全球的36%。

照此計劃,可再生能源產業將創造1300萬新的就業崗位,同時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為此,有103個計劃或在建的燃煤發電廠停工下馬。在巴黎協定簽署之際,中國承諾自2030年起,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逐年減少。根據最新研究,中國的碳排放峰值將提前達到,原因之一是2016年煤炭消耗已連續第三年減少。

美國的退出讓中國急流勇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dpa/A. Harnik

壓力山大

這樣的數據讓國際社會充滿期待,希望中國能在制止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承擔起領導角色。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在擴大太陽能、風能和水利能源上投入如此巨大的財政資源--至少在美國宣佈退出之後。川普让中國人得到了一個現成的絕好機會:作為氣候保護的領頭羊,北京還可以大大改善自己的國際形象。

然而隨著國際關注度的提升,這樣的領導角色自然也帶來壓力。這一壓力或許會超過中國領導人眼下所樂意承擔的程度。巴黎協定在落實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北京目前還不同意由外界對其碳排放進行評估。迄今為止中國只在1995年和2005年兩次公佈過有關數據。但巴黎協定要求每兩年就要進行監督性的評估並公佈結果。這一任務可由外國企業承擔,但北京不願意這樣。

信任vs.監督

因此西方國家要麼借用如綠色和平等機構的估算數據,要麼只有相信中國政府提供的訊息。對後者,人們不知道其準確性如何,因為測量方法沒有明確的定義。

要是中國真的想扮演領導角色的話,如此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監督可能會帶來問題。為公開的監督成為可能無疑將為國際合作創造更好的基礎。因為,氣候保護首先要靠大國發揮表率作用。如果小國看到連美國都不再為環境和氣候保護出力,自然認為自己也無須操心。在公開數據方面也是如此。因此像中國和歐盟這樣的大玩家起到典範作用十分重要。上周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中鋒會或許也表明了這一點:歐盟與中國同意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在科研和技術交流方面進行更緊密的合作。然而在這一環節上也出現了挫折,雙方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發表一份9頁長的閉幕聲明,原因是中國和歐盟在貿易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

 

本文作者澤林20多年來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