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牽一發,動全身

2017年4月6日

對中、美來說,兩國領導人本周的會晤意義非同小可。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因此,會談的結果更可能是保持現狀,而非惡化關係。

USA Mar-a-Lago Resort in Palm Beach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J. Raedl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局勢如此取決於一次會晤,實在叫人不寒而慄。中國主席習近平周四(4月6日)前往佛羅里達,逗留不到48小時,與美國總統川普首次面對面交換意見。兩天時間主談兩大議題:雙邊貿易和令人憂慮的北韓。兩人並不認識對方,不知道何時出手才合適。然而,人們可不能把語言"熱身"與會晤本身相混淆了。川普本周曾在一次採訪中稱,"要是中國不解決北韓問題,我們會來做這件事情"。會談前說這樣的話容易,一旦四眼相對,就礙難出口了。

因為,沒有一方有興趣在不知道此後會發生什麼的情況下宣佈撤銷中美間現狀。尤其是北京很願意繼續保持現狀。川普则有心在很多方面有所改變,但目前還不知道該如何行事。因此,美國國務卿提勒森兩周前剛對北京發出緩和聲調,談到要在雙邊關係上相互尊重。這可是深深打上中國烙印的一種說法,表示在兩國關係上,中國應受到平等對待。兩國現在得等待韓國選舉的結果。

無論如何,有一點非常可能。川普不能冒險(對朝)發動軍事打擊,首爾方面不會為此開放綠燈。因為,北韓重創首爾的可能性非常大。就此而言,他的明確表態自有其明確功用:向習近平顯示,他何其重視此議題;另一方面,選民們則得到了他們該得到的東西,那就是:有了一名軟硬不吃的領導人。

這兩位領導人之間會晤的背景與中美此前的峰會如此不同,實在讓人驚訝。包括島嶼爭議在內,在同中國打交道時,歐巴馬也有清晰界限。不過,他始終著眼於對話,從不像川普那樣強調對峙。在對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政策提出質疑後,川普还須先好好考慮,應在亞洲實施何種戰略。

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現在,川普得拿出方案了。習可以等待,並利用對方的軟肋。比如,川普非常明確,更看重經濟騰飛,而非氣候保護。在前往佛羅裡達前,習先到访芬兰,以推進在綠色技術領域的合作。北京計劃至2020年,撥款3600億歐元,開發替代性能源,以保持能源領域的轉折。這麼做自有其代價:僅去年,煤炭工業就減少了50多萬就業崗位。

如此說來,此次會晤無關戰爭與和平,而最多只涉及小小的戰術好處,而在這方面,中國人更有訓練。就像兩個拳手對陣,這兩位國家領導人各在對方面前騰挪跳躍,爭得先機。不過,不會有一次擊倒對方的企圖。反正這一次不會。

(本文作者20多年來在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