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視點:艱難的改革
2015年9月18日廣告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政府要當面訓斥百餘家國企,讓其更加高效。"虧損企業要變強",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說。然而即便他也承認,這要落實起來並不容易。畢竟,國家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在今年上半年,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來自於國家投資。這些投資是通過國企來進行--如果沒有國家的單子,這些國企早就破產了。
如今的問題是:如何在不額外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整改?一方面這是一個幾乎無解的任務。另一方面,目前正是向這些企業施壓的好時機。依照這個格言行事:對不起,在中國景氣狀況愈加失去動力、滬市深市的股民信心嚴重動搖的這個階段,不是大家都能挺過艱難的日子。最初讓國企上市、獲得整改資本的想法,至少目前可以看作是失敗了。
受反腐運動拖累
如今最重要的措施是:先盡量少花錢。北京總共讓近一兆元(折合1390億歐元)的預算凍結。這筆錢本來已經為發展大型項目而到了地方,然而在黨和國家一把手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之下,很多地方幹部不敢再通過大型項目吸引北京的注意力,他們想要等到反腐運動的風頭過了。僅在去年,各省就出於對北京的恐懼,讓國家已許諾的項目資金結余3.8兆元(折合5260億歐元),今年的數字是1390億歐元。這個算盤沒有打成功,因為這筆錢如今被分派到中國其他地區更緊急的項目上了。
那些因為項目延遲而擔憂景氣狀況可能繼續降溫的人得到答覆,今年的預算中只有6%是來自北京的投資。然而這同時意味著:第一眼看去,政府針對大手大腳用國家錢的措施並不是那麼全面。但是有一點很清楚:中產階級和私營行業在中國普遍上還不夠強,無法填補國企的虧空。帳單最終還是會到北京手裡。北京還是負擔得起這個帳單的,只要不因此被迫負外債。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就真嚴峻了。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