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鎮定自若

2017年3月16日

每年,中國總理李克強都會在人大閉幕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今年的記者會再次證明,中國的政策走向對全世界都有著巨大影響。

China Regierungs-PK Li Keqiang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的人大制度並非民主。但是今天的這一幕依然能夠說明,李克強的地位比有些人所想的更穩固:在周三閉幕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克強的政府預算案以2006年以來的最高票數通過--近3000名代表中,只有14人投了反對票,8人棄權。而在去年,反對票的數量要比今年多一倍。這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而隨後的新聞發布會則在沉著冷靜、直面問題、不自滿的氣氛中進行。

新聞發布會上沒有高調的口號,沒有民族主義,也沒有轉移視線的民粹主義。話題既沒有被引向韓國,也沒有引向日本,亦沒有引向美國。中國總理也沒有迴避差異;不過,他也只是簡略地說,必須討論這些差異。除此之外,中國將繼續堅持自己的道路。也許會放慢腳步,但是堅定不移:減少官僚作風,降低稅率,減少國有經濟比重,促進市場化競爭。扶持創立中小企業,促進服務業、促進消費,從而保持穩定、可持續的增長。

債務問題

李克強尤其自豪的一點是:目前的經濟增長是在"沒有大規模刺激計劃的前提下"取得的。儘管如此,債務規模的上升依然讓中國總理擔心。這確有必要。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國的債務並非外債,這點與美國不同。中國政府處理問題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也應該關注他們處理的速度是否有宣稱的那麼快。現在固然有不少懷疑的聲音。但西方觀察人士同時也不應忘記,全球經濟增長中,中國作出的貢獻超過30%;相比之下,美國佔9.5%,歐盟佔6.2%。

這是一個很有利於推進改革的局面。要知道,中國的人均收入比羅馬尼亞還要低,所以還有足夠的增長空間。歐美發達國家的形勢就有所不同。現在,西方慢慢意識到,儘管中國還有著種種問題,它依然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化的新引擎。這自然也包括政治方面。有記者向李克強提問"中國對美國新政府有何期待",中國總理回答說,貿易戰並不會讓貿易關係更公平。這是非常到位的表述方式。他指出,中美雙方都必須坐下來對話,畢竟兩國之間的關係對地區乃至全球的穩定都有重大意義。

北韓問題

李克強的這一表態,也為本周六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的到訪定下了基調。此次訪問的主要議題就是北韓。李克強在周三的新聞會上也就此呼籲各方回到談判桌前。他說,沒有人希望自家門前一片混亂。

他還提到了局勢穩定對中國本土企業的重要性。中國政府計劃降低企業的稅負,總幅度達一兆人民幣。李克強說,中央政府將以身作則、勒緊褲帶,從而降低企業的負擔。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李克強表示,中央政府將縮減5%的日常開支。這將非常令人期待,民眾會牢記總理的這句諾言。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卻還要增加一筆開支,安置去年失業的85萬民眾;隨著更多的國有企業被關停並轉,預計今年還會有一百萬下崗人員需要安置。李克強自己也承認,這絕非一個簡單的任務。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