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非洲人——亦是朋友亦是替罪羊

2020年4月17日

因害怕發生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在中國,黑人總體成為懷疑對象。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指出,雖在政治上極重視非洲,但中國國內有潛在的種族主義問題。

Afrikaner in China Guangzhou
很多非洲人在中國做生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Wang kai sh/Imaginechina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冠病毒疫情緩和後的中國仍對可能發生新一波感染而高度緊張。在100多名來自非洲的人士在華南工業重鎮廣州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後,該市的這一外國人社區明顯處於受到總體懷疑的境地。非洲人報稱,他們被阻止進入旅店和餐館;一些人甚至被取消租房合同、被當局強制隔離,儘管他們並不屬於任何一個風險群體。

根據官方數字,在這個廣東省會居住有約4500非洲人;非官方的猜測數字則要高得多,因為,簽證到期後,很多根本就沒打算回國的非洲人不由分說,潛入地下。出於對非洲的友誼,在廣州,對這些非法居留者的追查不像中國其它地區那麼嚴厲。很多非洲人從事外貿。

中國製造方的一名代表向肯亞女機車司機們講解技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S. Ruibo

"輸入型"病例少

就因這一隱性人數,廣州市的很多中國人擔心,實際感染者數量要高得多,因為,只有正式登記的非洲人才能受到檢測。而這一點正給了種族主義開了方便之門,讓眾人產生一種置事實於不顧的情緒。實際上,截至當地時間本周一(4月13日),111名非洲人被確診感染,其中,入境前已感染的"輸入型"患者數量只是19人;在全國範圍,"輸入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中有90%來自返國華人,而非外國人。廣州的比例自然不太有利,但大致符合總傾向:多數輸入型病例源於中國人。然而,儘管如此,廣州市政府仍無法制止該市很多人相信,非洲人是罪魁禍首。

本文作者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美國國務卿譴責廣州發生的事件是"仇外",並稱,"它讓人們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非洲之間的夥伴關係何其空洞"。鑑於美國國記憶體在的結構性種族主義,以及尤其是考慮到像芝加哥那樣的城市中的貧窮黑人死於新冠病毒這一事實,美方的這一譴責就有些荒誕了。中國外長王毅便厲言反駁,指稱中非友誼"堅如磐石",中國國內不存在對"非洲兄弟"的歧視現象,中國對所有外國人"一視同仁"。

不過,與此同時,在非洲聯盟提出抗議後,北京對發生了"個別誤解和過度行為"表示了歉意。外交部部長助理陳曉東強調,中方"高度重視"非洲外交官們的憂慮,當局將改進廣州的情況。這完全就是承認了對非洲人的做法沒有本該有的那種中立性。同時,它也顯示出,與非洲國家保持良好夥伴關係對北京何其重要。否則,北京不會指示廣州市政府立即放寬措施:與其他膚色的人一樣,未被感染或在感染者周圍生活的非洲人不受攪擾;設置同非洲各國領事館的直接聯繫渠道,以能更迅速處理新抱怨。

中國人潛在的種族主義

消除民眾中潛在的種族主義問題則要困難多了。在此,政府本有必要大張旗鼓進行反種族主義教育或媒體作相關報導。不過,中共在這一問題上難以定奪。正如從前在東德一樣,種族主義依舊被說成主要是西方問題--作為帝國主義殖民者統治的某種後果,中國亦深受其害。然而,每個曾與在中國居住過較長時間的深膚色人們交談過的人都知道,日常情況全然不同。很多中國人瞧不起非洲人。而這一問題愈來愈大:因為,隨著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日益密切,來中國的非洲人也越來越多,不僅是為做生意,也是來接受培訓。近9萬非洲人目前在中國上大學,其中很多人拿的是中國政府獎學金。

中國工程師在非洲監督眾多建設工地圖片來源: AP

民眾對黑人的態度如何,可從兩年前的官方春節電視晚會上觀察到,"春晚"在傳統上有著最高收視率:製作人讓一名黑人演員一身猴子打扮,一名臉上塗黑的中國人扮演"非洲媽媽"。當時,非洲國家的抱怨和譴責之聲便紛至沓來。人們也一再聽到有關中國工人對非洲同事大不敬的傳聞。此一現象現在也在抗疫中表現於廣州的非洲社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清楚的是:對北京而言,非洲雖在政治上處於比任何其它國家都更高的位置,但和很多其它國家一樣,中國也有著種族主義問題。國家必須比迄今更為明確地承認這一事實,並經由宣傳教育著手應對。

本文作者20多年來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