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澳洲報告:華人感覺受歧視 政治認知有差異

海陽
2021年3月4日

近期澳洲智库洛伊研究所公佈報告,顯示不少華人感覺受到歧視,甚至遭到攻擊。而在諸如民主制度等問題上,華人群體和其他澳洲社群的認知出現差異。

Australien Sydney leuchtet für das chinesische Neujahr
近二成澳洲華人有被歧視的經驗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Pacific Press

(德國之聲中文網)澳洲知名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對一千多名澳洲华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華人認為澳洲媒体充斥對中國負面的新聞,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對華報導是公正和平衡的。

另一結果是,18%的受訪者稱在過去的一年中自己因族裔背景而受到過攻擊或人身威脅。報告認為,澳洲和中國關係惡化以及新冠疫情是造成歧視的重要原因。該份報告在澳洲主流媒體報導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針對華人的歧視行為

昆士蘭科技大學從事中國相關的研究人員姜源對德國之聲講述了自己在澳洲受到歧視的經歷。「我個人還沒有嚴重人身攻擊的地步,但是在新冠期間,當他們看到我的華裔面孔,發現很多人需要躲著我走。」他說,「我以為是因為新冠大家要保持社交距離,可以理解,但是發現其實主要針對華裔人群,甚至是亞裔。」

除了新冠疫情之外,澳中關係惡化給姜源帶來的壓力似乎更大。

姜源在上海和莫斯科都讀過書,在中國國企中興通訊工作過。他還在不少媒體和智庫發過文章,這些機構既有歐美和澳洲的,也有中國和俄羅斯的。

他說:「我能感覺到澳洲社會中一些人面對我這樣一個背景的人的不信任感甚至是敵意,雖然我希望做一個調解人,希望增進雙方理解,逐漸消弭雙方矛盾。」

「比如直接或者隱晦暗示說我是間諜,完全子虛烏有,沒有事實依據。」

「更誇張是在領英上收到過一個資歷很高、對我某些論點有不同意見人的批評。我覺得有分歧很樂意討論,但是最後竟然落到攻擊我這種人不應該過聖誕節,我很吃驚。沒有什麼理性討論,更多是情緒性的。」他說。

移民第二代第三代會更好地融入。圖為佩斯的中國或華裔大學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e

對社會制度的認同有落差

洛伊研究所還調查了對政治制度的看法。結果顯示,華人群體和更廣泛的澳洲人群之間對於政治制度的認知差異。僅僅有大約36%的澳洲华人受訪者認為民主體制比其他類型的政體更好,相對的,更廣泛澳洲人群對待民主制度的認可達到了71%。

另外有41%的華人受訪者表示,在某些狀況下,一個非民選政府可能更可取。

雪梨科技大學從事中國研究的馮崇義教授對德國之聲表示,一些華人移民還是很難轉變思維。他說,移民去另一個國家生活,正常情況下應該會轉變觀念,爭取融入社會,更加接近那個國家的公民群體。這個過程叫『再社會化過程』」,馮崇義解釋說。「但華人群體這個過程很曲折,大部分人沒有完成。很多人移民之後,精神世界卻還在華人圈裡頭。」

他說,「語言本身就有障礙。生活半徑和圈子還在『唐人街』和華人群體裡頭。這樣就妨礙他們真正投入澳洲的政治、文化和社會中去。這就會和主流價值觀有隔閡,還停留在早期的價值觀。」

馮崇義教授還認為,中文媒體對於華人群體的影響也成為了原因之一。

「華人的訊息來源很多還是中文媒體,而中國政府對中文媒體影響和投入很大。中文媒體的訊息受到審查、過濾和加工。這樣華人和澳洲其他本地居民存在嚴重的訊息不對稱。」

不過,他相信,隨著新一代移民跨越語言障礙、增加和本地社會的交流,這樣的認知差異在未來會有所改善。「第二代、第三代改善的情況就會更好,會完成『再社會化』,和那些已經上了年紀的、英語水準不好的移民會有很不同的價值取向。」

洛伊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受訪華人認為澳洲媒体充斥對中國負面的新聞,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對華報導是公正和平衡的。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