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路透社報導,阿爾巴尼斯將在周一(7月14日)訪問上海,與企業界人士交流,之後前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年度領導人對話並出席企業圓桌會,最後抵達西南城市成都。
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其對華出口涵蓋農業和能源,但主要以鐵礦石為主。阿爾巴尼斯攜力拓集團(Rio Tinto)、必和必拓(BHP)、福特斯克金屬集團 (Fortescue)等礦業巨頭高管同行,將在六日內到訪三個城市,在北京參加CEO圓桌會議後,還將在經濟重鎮上海和文化名城成都探討旅遊與體育等議題。
阿爾巴尼斯周五(7月11日)對媒體表示:「與中國的關係意味著澳洲的就業機會,就這麼簡單。」
貿易關係逐步回暖
過去十年中,北京與坎培拉之間的關係經歷了顛簸起伏,期間多次圍繞國家安全以及在廣袤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競爭發生摩擦。
2020年中國對價值200億澳元的澳洲出口實施非正式禁令,此後兩國關係開始趨於穩定。
兩國關係於去年12月迎來改善轉機,中國取消了對澳洲龙虾的進口禁令,消除了自2017年關係急劇惡化以來兩國間貿易戰的最後一道障礙。
去年中澳雙邊貿易額達3120億澳元,佔澳洲总贸易的四分之一。
阿爾巴尼斯在出發前表示:「貿易如今已暢通無阻,這對兩國,以及兩國的人民和企業來說都是好事。」
中國外交部本周早些時候表示,兩國關係「持續改善和發展」。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中方願同澳方一道,以此訪為契機,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拓展務實合作。」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左)於2003年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開幕式上歡迎澳洲总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圖片來源: Lukas Coch/AAP/AP/dpa/picture alliance 「微妙的平衡之旅」
然而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之行正值中國在南中國海等區域推動其廣泛領土主張,引發地區廣泛擔憂之時。
阿爾巴尼斯表示,他將在與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中國領導人會談中「把所有議題擺上檯面」。這使得此次訪問成為一場微妙的平衡之旅——需在經濟合作與安全考量之間權衡取捨。他對記者表示:「我們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在必須表達不同意見的地方也敢於說出分歧,並就這些問題進行坦誠的對話。」
阿爾巴尼斯表示,兩國「有不同的政治體制」以及「價值觀」,「但我們必須能夠進行直接的接觸和交流。」
亞洲協會非常駐研究員、澳洲前情報部門主管理查德‧莫德(Richard Maude)指出,阿爾巴尼斯需要拓展對華經濟關係,但同時也必須向澳洲公众及其盟友明確表示,澳方正就中國某些行為坦率地表達關切。
今年2月,中國海軍在澳洲与新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進行了實彈演習,事先未發布任何通知。同時,南中國海爭議海域也曾發生過緊張交鋒。
莫德曾是澳洲2017年外交政策白皮書的起草人之一,他表示,儘管北京希望推動關係向前發展,但其提出的人工智慧領域合作等提議均遭澳方冷淡回應。
澳洲财政部長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表示,對華經貿關係是澳洲的优先事項,但也「極為複雜」。
多位企業高管告訴路透社,中國可能會在本次訪問中提及澳方對其在關鍵礦產、可再生能源及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審查加強的問題。但查默斯本周二表示,澳方不會放鬆審查。
莫德指出:「政府很清楚,讓中國進一步控制關鍵礦產供應鏈不符合澳洲的国家利益。」
菲律賓譴責中國南海製造事端 導致4人受傷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在中美之間尋找平衡
坎培拉此前加強了對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投資的審查。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引發全球經濟不安。
由於川普在G7峰會期間提前離場,原定的雙邊會談被取消,阿爾巴尼斯尚未與其會面。美國是澳洲的主要安全盟友,目前正重新評估AUKUS核潛艇合作夥伴關係,因擔憂向澳洲出售潛艇會削弱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力。
澳洲外长黃英賢(Penny Wong)周四(7月10日)在馬來西亞發表演講時警告稱,中國正在地區範圍內投射軍事力量,試圖改變地區力量平衡。她指出,中國的核力量與常規軍力的擴張「令人擔憂」。並表示,AUKUS計劃有助於「本地區的集體威懾」。
川普一系列全球關稅措施也使包括澳洲在内的華盛頓傳統盟友對與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關係感到困惑,促使澳方進一步尋求貿易多元化。
「這次訪問不會輕鬆順利,尤其澳洲还必須小心處理與川普领導下美國的同盟關係,以及不斷浮現的貿易分歧。」國際危機組織亞洲區副主任黃黎如(Huong Le Thu)表示,阿爾巴尼斯此行的重點是「尋找平衡」。「歸根結底,阿爾巴尼斯與習近平必須直面兩國之間不可忽視的安全問題。」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袁勁東(Jingdong Yuan)表示,「中國或許想借助川普对待盟友和敵人的強硬手段,來促使澳洲在对美關係上保持一定距離。」
德國軍艦航向南中國海執行印太部屬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科技、國家安全等領域雙方猜疑與警惕未消除
儘管在貿易關係方面有所緩和,但雙方的猜忌仍未消除,澳方仍對中國技術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保持警惕。
今年2月,澳洲宣布禁止在所有政府設備上使用中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DeepSeek,理由是其存在隱私和惡意軟體風險。北京批評此舉是「將經貿與科技問題政治化」。
此外,自去年中澳貿易戰結束以來,地區安全緊張局勢仍未減退。今年2月,中澳軍機在南中國海發生緊張對峙,引發了雙方強烈譴責。
另一個爭議焦點是達爾文港問題——其管理者為中資控股公司,而阿爾巴尼斯政府可能迫使其出售給本地買家。
袁勁東對法新社表示:「整體而言,中國希望對外展示出一種印象:中澳關係已經恢復正常,甚至趨於友好,」他還表示「北京很可能希望『達爾文港』這個問題就此翻篇。」
澳洲前驻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表示,中國很可能會在此次訪問期間重申其希望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意願,而澳洲目前是該協定的輪值主席國。」
芮捷銳指出:「最有害的情況是出台某些政策,迫使中國變得更加封閉,或者激勵中國國內主張內向型政策的勢力。」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過去幾年裡,澳洲和中國的經貿和政治關係一步步走入低谷,直到2022年澳洲工党執政後才有所改善。中國商務部終止對澳洲进口葡萄酒徵收關稅,以及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澳洲,凸顯了兩國關係的升溫,雙方關係也依然存在一系列棘手的議題。
圖片來源: Colourbox/A. Mijatovic中國將終止對澳洲的进口葡萄酒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商務部周四(3月28日)宣佈了這一舉措。在一份公告中該部門表示,鑑於中國相關葡萄酒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對原產於澳洲的进口相關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已無必要。
圖片來源: Oleksandr Latkun/Zoonar/picture alliance關稅最高可達218.4%,該規定從2021年3月實施,為期五年,中國還對澳洲商品實施了一系列其他的貿易壁壘手段,當時澳中關係已經因一系列事件一步步惡化。
圖片來源: sepp spiegl/imago images不久之前,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在坎培拉會見中國外長王毅。王毅稱,澳中兩國關係已重回正軌。這是自2017年以來中國外長首次出訪澳洲,標誌兩國外交關係回暖。王毅此行也是為今年晚些時候中國總理李強的正式訪問做準備。
圖片來源: David Gray/AFP/Getty Images
不過中澳關係依然面臨挑戰,比如澳籍華人楊恆均今年2月被中國司法機關以間諜罪判處死緩。在與王毅會晤後,澳洲外長黃英賢對外界表示,澳方對楊恆均案的判決感到震驚,「澳洲政府將繼續為楊恆均案努力。」
圖片來源: Chongyi Fe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隨著葡萄酒關稅的取消,澳洲希望中國能對其他食品的進口也降低管制門檻,比如龍蝦和牛肉。根據中國商務部的聲明,在 2023 年上半年,澳洲葡萄酒在中國進口葡萄酒的佔比僅為 0.14%。而在徵收關稅前的 2020 年,這一比例為 27.46%。中國和澳洲原本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
圖片來源: Sarah Mischke/DW2015年中國和澳洲签署《中澳自貿協定》,同年12月開始生效,兩國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澳洲的乳製品、牛肉、海鮮、酒水等產品,以及煤、銅、鎳等礦產資源可以部分零關稅的低價格銷售到中國。圖為2016年9月時任澳總理特恩布爾(Malcom Turnbull)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上握手。彼時的雙邊關係即使稱不上親密,至少也是友好合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L. Zhang2017年的一起事件形成了中澳關係走向猜忌和對峙的轉折點:工黨參議員鄧森(Sam Dastyari)迫於壓力辭職。他被指控與一些中國商人過從甚密,其中包括據稱與中共有聯繫的商人黃向墨。此後澳媒體開始曝光中國試圖影響坎培拉政界的行為。當年內,特恩布爾總理就推出了一部旨在遏制外國干預的法律,對北京的防範之意十分明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Tsikas2018年,澳洲以国家安全為由,做出了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的決定。在美國總統川普对華發起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早已成為西方國家顧慮的對象,但澳洲则是美國的西方盟友中率先正式宣佈禁用華為的國家。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de Melo Moreira儘管政治領域的氣氛日益緊張,但是中澳之間在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著密切的經貿關係。中國對於澳洲的矿產資源和農產品有著巨大的需求。但是一場從中國武漢席捲全球的疫情帶來了根本的轉變。坎培拉政府2020年4月發出對新冠病毒源頭進行獨立調查的呼籲,徹底惹怒了北京。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在新冠疫情方面的爭議,再加上澳政界和智庫機構對新疆「再教育營」情況的調查披露,以及對香港民主法治遭到限制的批評,都使得坎培拉在北京眼中成為了「反華急先鋒」。據一名中國官員透露,中國駐澳大使館甚至有一份文件還列舉了14項澳政府引起中國不滿的行為。
圖片來源: AFP/G. Baker2020年9月,中國外交部證實,前央視主持人、澳籍華裔女記者成蕾已經因為「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而接受調查。隨後兩名澳洲驻华記者——澳洲广播公司ABC的駐華記者比爾‧伯特斯(Bill Birtles)和《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記者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在北京被中國國安人員約談。據稱,約談內容與成蕾案件有關。兩人於9月7日緊急撤離中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2020年11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其推特賬戶上發布了一張由中國藝術家付昱(網名為「烏合麒麟」)創作的諷刺畫而陷入外交爭端。畫中描繪了一名澳洲士兵用刀子抵住一個阿富汗兒童的脖子。趙立堅以此來諷刺澳洲特种部隊在阿富汗殺害平民的事件。推文發布後,澳洲时任總理莫里森立刻發表講話,要求趙立堅撤下圖片,並要求中國政府道歉。北京方面並未道歉,反而還諷刺坎培拉政府更應該為其士兵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行而「感到恥辱」。
圖片來源: Twitter/Lijian Zhao就在趙立堅推文風波發生之前,中國商務部剛剛宣佈對澳洲葡萄酒開征反傾銷稅,稅率最高達212%。此外,澳洲煤炭、大麥、紅酒和龍蝦等產品也成為北京懲罰性關稅的受害者。由於中國是澳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澳洲出口產品原本有大約三分之一銷往中國。坎培拉政府表示要把關稅案告到WTO,但是這些制裁對相關產業構成沉重的打擊,已經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 Coch2022年5月,澳洲工党在大選中獲勝,結束了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連續九年的執政。工黨黨魁阿爾巴尼斯就任總理。同年11月15日,阿爾巴尼斯(前排右)在印尼舉行的G20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場邊會晤。這是2016年以來,中澳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標誌著兩國在經歷多年的不信任後,在穩定經濟和外交關係方面邁出了步伐。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The Canadian Press via AP2023年1月,中國政府允許四家國資企業恢復從澳洲进口煤炭,標誌著2020年北京對澳州煤炭實施的非正式禁運出現鬆動。2023年,中國從澳進口煤炭5247萬噸,遠高於2022年的286萬噸。2023年8月,中國取消對澳洲大麦徵收80.5%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圖片來源: Construction Photography/Photosh/picture alliance在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訪華前夕,2023年10月11日,被指犯有「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而遭中國當局關押三年的澳洲籍华裔記者成蕾獲釋。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右)在機場迎接她返回澳洲。儘管中方稱成蕾是在服刑期滿後被執行驅逐出境,但成蕾獲釋的消息仍普遍被視為中澳關係升溫的重要標誌。
圖片來源: Sarah Hodges/DFAT/AP/picture alliance 2023年10月22日,中國同意復審從2021年3月開始執行的對澳洲葡萄酒徵收218%反傾銷關稅的措施。澳洲暂停向世貿組織提出的相關申訴。在實施關稅之前,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徵收關稅之後,2021年澳洲出口中國的葡萄酒銷售額暴跌了97%。澳洲政府2023年12月表示,相信2024年初中國會取消對澳洲葡萄酒的反傾銷關稅。
圖片來源: Mahmood Salehi/DW2023年11月6日-7日,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在前工黨籍澳洲总理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之際展開破冰之旅,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阿爾巴尼斯時表示,中澳兩國恢復各領域交流,走上了改善發展關係的正確道路。阿爾巴尼斯也稱澳中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對話合作才是正確選擇。
圖片來源: Lukas Coch/AAP/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11月,澳洲国防部長稱,在日本附近海域的一次相遇中,一艘中國戰艦對一艘澳洲护卫艦採取了使用聲吶脈沖的「不安全而不專業」的行動,導致一名澳方潛水員受傷。阿爾巴尼斯總理稱該事件損害了兩國關係。2024年1月,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稱解放軍海軍對此事故「沒有責任」並試圖將該事件歸咎於日本。對此,澳方予以了反駁。
圖片來源: Anton Raharjo/AA/pictur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