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澳門觀光難敵疫情 博彩收入跌至新低

2023年1月2日

踏入2023年,澳門雖然宣佈放寬防疫措施迎接遊客,但近期中國本土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外溢仍未完全阻斷,使得防控形勢嚴峻複雜。旅遊業是澳門主要的經濟產業,其中以博彩業、飲食及文化遺產等最著名,現在面臨嚴峻考驗。

新冠疫情影響觀光業發達的澳門。
新冠疫情影響觀光業發達的澳門。圖片來源: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2年結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只有零星遊客在澳門歷史悠久的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廣場的黑白波浪形路面上穿梭,許多商店都關門了。

過去3年來,這個中國南海岸博彩中心經歷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新冠病毒防控措施,直至12月初中國放棄清零措施之後,業者樂見邊境鬆綁,進一步驅動旅遊業的經濟增長。

但當前中國正在經歷疫情以來最嚴重的感染浪潮,而這波疫情高峰讓原本要前往澳門賭場的豪賭客卻步。

根據澳門治安警察局數據顯示,去年12月23日至27日期間,該市平均每天只有8000人抵達澳門市,是前一月水準相的68%。即便跨年夜的情況有所改善,約有2.8萬人進入該市,但也只是一年前水準的66%。在疫情大流行之前,2019年的日均人數為10.8萬人。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12月27日宣佈,自今年1月8日起,有序恢復受理審批中國公民因出國旅遊、訪友申請普通護照;同時恢復受理審批外國人申請普通簽證。此外,官方亦將新冠感染降為「乙類乙管」,讓疫情中斷近3年的中國旅遊大軍,最快可望於農曆春節出動。

但對澳門來說,中國恢復簽發旅遊護照,可能引發大量中國人出國,進一步加劇對澳門的競爭。

中國1月8日將取消入境隔離,逐步開放出國旅遊。圖片來源: Andy Wong/AP/dpa/picture alliance

澳門過去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也是中國唯一賭場合法的地方。原本當地商家期盼,1月下旬的農曆新年假期的旅遊潮,能替擁有67.2萬人口的城市帶來好運,現在看來期待可能落空。

博彩收入創新低

彭博社報導,由於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對澳門的博彩業造成衝擊,導致澳門的博彩收入創下自2004年以來全年收入最低的一年。

根據彭博社報導,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的博彩總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6%,為34.8億澳門元(4.33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56%,比分析師預測的還低。

這也意味著,澳門在2022全年的賭場收入達422億澳門元,比2021年下降51%,遠遠低於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2920億澳門元水準。

疫情影響澳門博彩收入創2004年以來最低。圖片來源: Nora Tam/newscom/picture alliance

「遊客來這裡只是為了散步而不是購物,」在澳門議事亭前地廣場賣烤栗子的周老闆告訴彭博社。他表示,澳門以歐洲風格的建築風格而聞名,這些建築讓人想起它作為前葡萄牙殖民地的歷史,但現在遊客們「只是在四處遊蕩。」

紀念品店老闆李洪秀(音譯)則認為,反彈恐怕還需要時間等待。

李洪秀髮現,現在的生意比放寬准入規定之前更加冷清。他進一步指,由於進入澳門需要出示陰性核酸檢測結果,許多中國大陸人因為被感染而無法訪問。而現在澳門也和中國其他地區一樣正在對抗疫情。

「堅持了三年,我的力氣已經用完了,」李洪秀說。

就連遊客也相當有感,今年29歲的李雨(音譯)和她的丈夫從香港來訪,她很雖然慶幸不用跟其他遊客人擠人,但對於這麼多店家關門感到相當失落。

李雨說:「我希望它能像大流行前的日子那樣,所有商店都開門,很多人走在街上。感覺更有活力。」

網媒「香港01」直擊大三巴牌坊一帶,發現旅客相比疫情前劇減,手信街更有半數店舖停業。有店主表示,疫情爆發後生意額已暴跌九成。

澳門著名的手信街有3間分店的「鳳城利來手信」,負責人梁先生向「香港01」透露,店內已有約80%員工確診,且旅客劇減,「可能10萬生意變成1萬。」

何時恢復榮景?

據中國媒體「財新網」上月報導,中國病例大幅攀升,促使許多民眾前往澳門接種輝瑞-BioNTech的mRNA疫苗,而該疫苗僅在港澳地區接種,亦開放給短期遊客,但在中國本土尚不可用。截至截稿前,提供這項服務的澳門大學醫院沒有回覆美聯社提出的置評請求,其電話週五也無人接聽。

中國內地民眾可以前往澳門接種西方研發的mRNA疫苗。圖片來源: JEFF PACHOUD/AFP

目前看來,外國疫苗並未幫助澳門找回大量遊客,尤其是賭場。

澳門大學觀光管理學副教授默希濂(Glenn McCartney)說,澳門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疫情前的榮景,「以觀光業來說,不可能彈指之間就看到變化」,即使疫情期間,澳門官員也利用近水樓台優勢,辦了不少路演活動(Roadshow),可能為農曆年假期的旅遊反彈帶來潛力。

(美聯社、彭博社、「香港01」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