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為什麼在德國種族主義正在減少?

2011年12月18日

德國人中間有多少人是種族主義者?調查表明,仇外心理正在下降。但專家警告,不能過急地剔除這個題目。

2008年土耳其和德國隊比賽足球,雙方粉絲搖旗吶喊圖片來源: AP

"太多外國人住在德國嗎?"1984年 阿倫斯民調研究所作了這樣一項調查。25年後,這個民意調查機構在統一後的德國重新作一次這樣的調查,調查結果發現了巨大的變化:對這個提問做肯定答覆的受訪者的比例從79%下降到53% - 儘管在受調查的地區外國人的比例甚至從大約7%增加至10% 。

"經濟波動"

比勒費爾德大學從2002年開始做了一個長期的研究,他們的問卷調查題目措詞有點不同,但是得出同樣的趨勢:從2002年到2011年,就德國的外國人是否太多這樣的問題,回答是肯定的比例從55%下降至44%。參與該研究的其中一名作者齊克(Andreas Zick)說:"排外主義目前趨向下降"。 "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過去十年,我們會看到,這些數字有些時候也會回升。"

科隆的政治學者布特維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科隆的政治學者布特維革(Christoph Butterwegge)也指出這種氣氛的不穩定。 "種族主義受制於經濟的波動"。 "如果景氣回升,經濟繁榮,尋找替罪羊的誘惑就比較少。"相反,在危機時期,右翼極端分子就會增加。

這種關係在實際經驗上也得到映證。社會研究者齊克解釋,決定性的一點是個人的危機感:"當人們 - 無論他們來自什麼階層 - 感受到危機時,偏見就會增加。"

根據許多專家的看法,另一個重要的影響是社會上的論述。因此,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對收緊庇護政策的激烈爭論,導致了排外態度增加。種族暴力也因此急劇增加,於是終於發生了對兩個東德庇護中心數天的衝擊。

薩拉金的矛盾論點

1991年一位尋求庇護者從窗內往外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公開辯論的後果很難預料得到。去年社民黨政治家薩拉金(Thilo Sarrazin)引發了為期數月之久的討論,他的中心論點是,穆斯林沒有融入德國社會的意願。但是,仇視伊斯蘭的態度卻沒有因此而增加,相反,對於"由於穆斯林,我有時會覺得在自己的國家裡自己像個陌生人"這樣的說法,持同意態度的人,在薩拉金的討論過程中從38.9%下降到30.2%。齊克說: "薩拉金效果似乎是,他可以輕而易舉地說出仇視伊斯蘭的民粹主義言論。" "但在許多領域中也會有反省,即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屬性而隨意貶低他。"

比勒費爾德大學齊克教授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對種族主義的看法以長期趨勢看來,並沒有受到忽高忽低的影響。齊克說: "社會將繼續開放。" "特別是在城市裡,我們看到,人們非常欣賞文化的多樣性,而且,也因為這些是日常現實的存在。"他說,這些因素不僅維持了正面的道德規範,而且也是使它們得到進一步加強。

少數暴力

馬爾堡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華格納(Ulrich Wagner)認為如何共處是中心問題。華格納說: "從研究報告裡,我們知道,當團體互相接觸後,團體間就比較容易打破偏見和成見"。那些與外來移民有過個人接觸經驗的人,顯然比較少受到社會氛圍的影響。因此,這就可以解釋,外國人的實際比例和許多人覺得外國人"太多"的看法,朝兩個相反方向發展。

2011年2月新納粹支持者在德累斯登遊行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B

但是華格納不認為有理由可以解除警戒:"總的來說,仇外的心理似乎是比較少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階層的人都持同樣的看法。"一部分的人越來越脫離這一發展。這部分人並不是少數。比勒費爾德大學研究顯示,19%的受訪者同意以下的說法:"如果有人在我們家裡的勢力越來越大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使用暴力來表明,誰才是這個家真正的主人。"

就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人們仍然需要保持清醒。華格納說: "你可以覺得是正面的,因為越來越少的人認為,在德國的外國人太多了。" "但是你同時也得看到,持這一觀點的人仍然接近50%。"

作者: Dennis Stute 編譯:邱璧輝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