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同伊朗的談判近10年

2012年6月19日

同伊朗的核計劃談判已持續了近10年。其間,戰爭恫嚇沒有間斷,制裁手段更是一波接著一波,但這一切卻不見成效。人們要問,為什麼還要繼續談判?

Bildbeschreibung: Sergei Lawroe, russische Aussenminister spricht in Tehran mit saaid Jalili, Sektäter der höchste iranische nationalen Zicherheitsrat über das Atomprogramm. Stichwörter: Iran, Land und Leute, KW24 /12, Lawrow, Jalili, Politik, Atom Quelle: IRNA Lizenz: Frei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德黑蘭會晤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賈利利圖片來源: IRNA

同伊朗核談判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核心問題是濃縮鈾:伊朗聲稱,濃縮鈾旨在民用;而許多國家則猜測,伊朗實際上是在提煉核武器使用的鈾。負責調查這一事實的組織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然而他們在伊朗境內的調查工作卻不斷受到阻礙。

所謂的5+1小組(即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同伊朗進行談判。這個小組提出的要求是,伊朗政府應允許廣泛的調查與監督並停止將鈾提煉到20%的濃度。這一議題是周一(6月18日)和周二兩天在莫斯科舉行的談判的核心內容。

2012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一個調查小組未被允許察看德黑蘭附近一個軍屬設施圖片來源: Reuters

人們對這次會談應報以怎樣的期待?

期待不要過高。經過一年多的中斷後,今年5月底在巴格達舉行了新一輪談判,但卻沒有談出任何結果。德國政府也不認為莫斯科談判會帶來突破。德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說,"巴格達是實質性談判的開始,接下來在莫斯科應邁出能夠經受考驗、並建立信任的步驟。"

為什麼達不成一致?

可能的一個答案是:因為這一議題太過複雜。柏林自由大學的政治學者圖什霍夫(Christian Tuschhoff)說,"《核不擴散條約》的含義本身就很複雜",因為這個條約雖然禁止軍事領域開發核能,卻允許和在民事領域和平利用核能。尤其在濃縮鈾方面進行兩者的界定難度很高。

另一個問題是,伊朗義無反顧地開發核武器。雖然,伊朗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而該條約明文禁止軍用核能,但"這並不意味著伊朗不在研究核武器。"圖什霍夫說,"如果退出這一條約,才更難掩飾核武活動。"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聽取濃縮鈾匯報圖片來源: AP

存在著伊朗研製核武器的證據嗎?

沒有證據。但濃縮鈾本身便是值得懷疑的。位於漢堡的和平研究所所長布羅茨卡( Michael Brzoska)分析認為,"對伊朗而言,為民用核能計劃而自己濃縮鈾,是毫無意義的。"國際原子能機構2011年11月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有跡象顯示"存在著開發核彈頭的活動"。而伊朗的做法也加深了人們的不信任,因為濃縮鈾行動一直沒有公開。目前,國際原子能組織的檢查員不能前往帕爾欣(Parchin),也就是人們猜測可能進行核彈試驗的地方。衛星照片顯示,最近一段時間來,那裡一些房屋被拆除,而這更讓人升起企圖毀掉證據的疑心。

為什麼伊朗非要研製核武器不可?

"一個原因是對美國的恐懼",布羅茨卡這樣認為。"人們從伊拉克的例子看到,當美國不喜歡一個政府時,它也會採取干預手段。"此外,伊朗周邊都是一些核武國家:俄羅斯、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還有美國常駐海灣的第5艦隊。

雙方都做出妥協是可能的嗎?

布羅茨卡相信,通過談判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當然這裡西方要向伊朗作出更大讓步。"可以同伊朗簽署一個內容廣泛的監督協定,允許伊朗將鈾提煉至19.8%。"雖然這樣的話,伊朗能夠在一年之內造出自己的核武器,但這個過程是瞞不住的。"在雙方的眼裡,這都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但在目前的利益格局中,卻是一個最佳的辦法。"

伊朗空軍演習保衛核設施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東問題專家裡德爾(Bruce Riedel)也持這一觀點。這位美國前中情局成員說,人們最多可以說服伊朗領導層,能夠具備製造核彈的能力,但放棄核試驗以及製造核彈。他說,"如果我們失敗了,也應該知道,這並不就是世界末日"。"我們曾經歷過史達林領導的核大國蘇聯以及毛澤東領導下的核大國中國,如果必要的話,我們也能同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共存。"不過,在以色列,許多人卻不這麼看。他們擔心伊朗的核計劃導致新的大屠殺。

會爆發戰爭嗎?

多年來,美國不斷強調不排除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但外交解決的方案仍然是主導方針。今年春季,以色列政府多次發出訊號,正在籌劃軍事打擊伊朗核試驗基地的準備。但以色列空軍是否具備了空中制勝的能力,各方專家看法不一。但在一點上,人們取得了一致,即軍事打擊最多只能延緩伊朗實施核計劃,而它的後果卻難以逆料。積極的預測是,平民傷亡有限,伊朗放棄反擊;負面的預測則是戰爭蔓延至整個地區。但外界並沒有把握確信,以色列的軍事打擊說法是當真的。也許,以色列是想讓國際社會向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

作者:Dennis Stute 編譯:李魚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