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烏克蘭政府軍撤離傑巴利采沃

雨涵/石濤(德新社、法新社)2015年2月18日

烏克蘭總統發布消息稱,大部分政府軍已經撤離了戰略重鎮傑巴利采沃。西方則指責親俄分裂勢力破壞明斯克停火協議。在美國,是否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武器的討論又被重提。而俄羅斯則對此作出了明確警告。

Ukraine ukrainische Soldaten verlassen Debalzewe
圖片來源: Reuters/G. Garanich

(德國之聲中文網)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chenko)周三中午證實說,烏克蘭政府軍正在從戰略重鎮傑巴利采沃有序撤離。波羅申科透露,80%的軍隊已經攜帶裝備撤出了該地區,剩餘部隊也將跟進。烏克蘭總統還強調,政府軍士兵已經完成了保衛傑巴利采沃的職責,向世界展示了俄羅斯暗中支持的「流氓團伙」以及「分裂分子」的真面目。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j Lawrow)則在莫斯科表示,除了傑巴利采沃,其他地方都切實遵守了停火協議。他還說,部分地區已經做好準備撤離重武器。

綜合各通訊社消息,親俄分裂勢力目前已經基本攻佔傑巴利采沃(Debalzewo)。分離勢力代表對外界表示,如果政府軍士兵投降,就可以回家;如果在戰鬥中被俘,就只能等待雙方交換戰俘。分離勢力自稱已經開始從頓涅茨克地區撤除重武器,「以展現誠意」;同時他們也要求政府軍同樣撤除重武器。

俄羅斯總統普丁此前呼籲烏克蘭政府軍離開這座戰略重鎮。他周二在匈牙利訪問期間表示,"烏克蘭當局不應該阻止那裡的政府軍士兵繳械投降",這樣上周達成的停火協議還有可能得以實施。普丁還強調,不能用軍事手段來解決衝突。周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在紐約一致通過了一份決議,呼籲衝突各方尊重和遵守在明斯克達成的停火協議。這份協議草案是由俄羅斯提交的。

烏克蘭總統周三中午飛赴前線。登機前,他透露政府軍正在撤離傑巴利采沃圖片來源: Reuters/Mykhailo Palinchak/Ukrain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

停火名存實亡

傑巴利采沃是該地區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即使在上周日凌晨停火協議生效期限開始之後,這裡的戰火硝煙也始終沒有停止。據信有數千名烏克蘭政府軍士兵被圍困在這裡。烏克蘭政府和親俄分裂勢力各自指責對方破壞停火協議。周二,在激烈的交戰之後,叛軍已經基本上佔領了這一要塞。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已經在向烏叛軍提供武器。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chenko)呼籲國際社會盡一切努力,維持明斯克停火協議的實施。

普丁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表示,傑巴利采沃的戰事從一開始就是可以預見的。他還表示根據莫斯科方面掌握的訊息,總體上看,烏克蘭東部的戰爭激烈程度已經有所減緩。

西方指責俄羅斯

據法新社消息,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指責俄羅斯和親俄分裂勢力要為烏克蘭東部停火協議的崩潰負責。華盛頓當地時間周二,在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進行電話會談之後,白宮方面發表聲明稱,叛軍在傑巴利采沃城內外與俄羅斯勢力協同作戰,侵害了停火協議。拜登還警告,如果俄羅斯繼續無視明斯克協議的話,將會付出"更高的代價"。拜登和波羅申科共同聲明,歐洲安全合作組織的代表團已經證實,停火協議已經遭到破壞。據悉,波羅申科在電話中再次要求西方向烏克蘭政府供應軍火。

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要求各方停止衝突圖片來源: Reuters/Carlo Allegri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鮑爾(Samantha Power)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寫道,俄羅斯一方面起草解決烏克蘭衝突的聯合國決議文件,另一方面由俄羅斯所武裝的叛軍卻繼續佔領傑巴利采沃。

美國總統歐巴馬面臨更大壓力

據德新社報導,兩名美國參議員指責德國總理梅克爾面對俄羅斯作出了"不可饒恕"的妥協退讓。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和格拉厄姆(Lindsey Graham)周二在華盛頓發布的一份聲明中寫道:"七十年來,德國總理和法國總統在美國總統的默許下,第一次讓一個歐洲主權國家遭到分裂。"他們指出,在俄羅斯及其"代理人"激化東烏克蘭衝突加劇的同時,還緊緊抓住一個已經失敗的停火協議不放,這是"不可饒恕"的錯誤。兩位參議員再次呼籲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並且追加針對俄羅斯的制裁。

對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周三再次警告西方不要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武器。拉夫羅夫指出,傑巴利采沃一地的局勢不應該成為整個和平進程的阻礙。

德國"明鏡線上"發表駐華盛頓記者的報導指出,歐巴馬因為烏克蘭危機在國內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美國正在陷入戰爭的漩渦。作者認為,針對是否向烏政府軍提供武器的爭論,在美國將會重新活躍起來。然而如果真的和俄羅斯在烏克蘭打一場代理人戰爭,"那麼輸的一方肯定是美國"。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