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包括《每日鏡報》在內的媒體報導,烏克蘭駐德總領事蒂賓卡(Iryna Tybinka)近日在參加德國州文化部長集體會議時表示,對於那些如今已經進入德國的學生來說,不應該接受德國學校日常課程安排,而是應該繼續按照烏克蘭教育體制的安排,用烏克蘭語繼續讓這些學生上課。向蒂賓卡直接下達這一建議的是烏克蘭教育部。
烏克蘭駐德總領事蒂賓卡就此給出的理由是,如今進入德國的這些學生只是暫時在這裡接受教育。等戰爭結束後,這些孩子應該繼續原來的教育大綱,完成各階段的升級考試。另外,烏克蘭學校的學制時間更短,所以授課"強度"也更大。
另外,蒂賓卡也在德國各州文化部長會議上表達了更深層次的擔憂。她擔心,如果如今進入德國的這些烏克蘭學生參加德國的融合班,就有可能損害到他們的國家認同感。蒂賓卡表示,烏克蘭擁有"千年之久的歷史",從領土面積來說是歐洲最大的國家。但是在德國學校的教科書中,幾乎沒有任何體現。
是否應該繼續接收、如何安置大量難民依然是德國社會的焦點話題。難民來到德國並定居在此是否表示其能夠真正融入主流社會以及有一番作為?以下這幾位有難民背景的德國知名人士已經作出榜樣。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Woitas 恩妮薩‧亞馬尼(Enissa Amani)是德國喜劇表演新秀,幾年來到處巡迴演出,主要觀眾群是大學生。去年參加了德國版「舞林爭霸」(Let's Dance!)更是人氣大增,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歡。亞馬尼是80後,出生在伊朗,5、6歲時隨家人為逃離伊朗當局的政治迫害來到德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lemens Niehaus/Geisler-Fotopress 梅爾扎德‧馬拉什(Mehrzad Marashi, 圖右,身著綠色服裝)也出生在伊朗,1985年隨家人來到德國申請政治避難。馬拉什在德國的青少年成長階段並非一帆風順,也因交友不慎走過一些歧途。德國大眾對他的知曉是因為他2010年參加"德國偶像」歌唱選秀大賽並奪得冠軍。雖然他之後發行的唱片銷量平平,但他將獎金投資到正道生意,開了幾家舞校,算是走上正軌。
圖片來源: RTL 亞雷德‧迪巴巴(Yared Dibaba)1969年出生在衣索比亞,10歲時隨家人來到德國避難。迪巴巴大學讀的音樂專業,之後也一直沒有間斷音樂創作和演唱。不過他的主業是電視主持人,在北德意志電視台(NDR)和幾傢俬人電視台都有過自己的節目。他還很有語言天賦,會講德語、英語、法語、北德低地德語。2009年至2014年他還出版過4本書。
圖片來源: J.H.Hinzel 奧米德‧努利普爾(Omid Nouripour)1975年生在伊朗,1988年來到德國申請避難。1996年,努利普爾高中畢業,隨後開始攻讀政治學和法律專業,之後又輔修了社會學、哲學、經濟學。自1996年起,他加入德國綠黨,並積極參與該黨的工作。2006年至今,努利普爾是綠黨聯邦議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1年,一個主要由年輕人組成的德國「海盜黨」(Piratenpartei)獲得了將近9%的得票率,首次進入柏林州議會。當時該黨僅成立了5年。次年,該黨又進入了薩爾州議會。青年選民中有近四分之一將選票投給「海盜黨」。而這個政黨2011年至2012年的執行主席馬麗娜‧維斯班德(Marina Weisband)1987年出生在(當年還屬蘇聯的)烏克蘭基輔一個猶太家庭。7歲時隨家人到德國申請避難。
圖片來源: dapd 內文‧蘇博蒂奇(Neven Subotic)1988年出生在前南斯拉夫,兒時隨家人躲避戰火來到德國。少年時展現出足球天賦,之後成為職業球員,2008年至今效力德甲勁旅多特蒙德。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1992年,11歲的雷娜‧戈雷利克(Lena Gorelik)隨家人從聖彼得堡來到德國獲得難民身份。這位猶太出身的女孩很快就立志要從事新聞和寫作工作。戈雷利克畢業於德國頂尖的慕尼黑新聞學院,之後又在慕尼黑大學就讀東歐研究專業。2007年,她獲得「德國圖書獎」提名。從2004年至今,她共出版了10餘本著作,代表作是《雷娜的日記》(Lenas Tagebuch)。2015年,戈雷利克的新作《從零到無限》(Null bis unendlich)剛剛面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教材"充斥著俄羅斯的帝國主義" "所謂的融合班對於烏克蘭的青少年兒童來說,會築起一堵困惑的高牆,給他們帶來自卑感和社會保障的不足感",蒂賓卡如是說。而且這位外交官認為,在德國現有的教材大綱中,"充斥著俄羅斯和俄羅斯的帝國主義",所以才導致了許多人偏袒俄羅斯,並力圖理解俄羅斯的行為邏輯,為其罪行辯護。同時又害怕冒犯俄羅斯。
根據德國內政部3月中旬公佈的數字,目前已有14萬7000名註册在案的逃離烏克蘭戰爭的民眾抵達德國。根據日內瓦國際移民組織(IOM)的最新統計,總共已經有超過30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其中包括許多婦女和兒童。如果讓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繼續接受教育,對於每一個接受烏克蘭戰爭難民的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德國向外來移民提供融入課程時間已久(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Waltraud Grubitzsch/picture alliance 質疑聲音 烏克蘭駐德總領事蒂賓卡的上述表態也在德國政界引起了不小的詫異。常年在柏林參與制定教育政策的社民黨人拉西奇(Maja Lasic)用現身說法為德國的融合班辯護。她本人當年從南斯拉夫內戰中逃往德國,在德國完成了高中和大學的教育,直至獲得生物化學博士頭銜。後來又成為議員。
拉西奇在推特表態稱:"從烏克蘭外交官的表態中,可以看到放手和到一個新的地方有多難",對原籍國的美化是"相當典型的",克服這一點"並且靠近我們的制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拉西奇提出了設立歡迎班的理由,"它們不僅在語言上而且在社會上為學生的到來做好準備。"說到自己的經歷,拉西奇提醒人們到目前為止,任何一個有關避難的孩子很快能重返家園的假設沒有一次是正確的。
如此,烏克蘭政界雖然提出了相關要求,但是德國的教育體制仍然追求讓新到來的烏克蘭學齡兒童盡快學習德語,適應新的日常生活。"在烏克蘭局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融入德國社會。為此,已經有許多烏克蘭裔的民眾表示願意參與教育工作。德國教育體系目前也在尋求讓來自烏克蘭的學生們也能夠獲得烏克蘭本地的結業文憑。
為了未來而奮斗的難民「學霸」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每日鏡報》、《時代線上》、《商報》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