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na Erdbeben

2009年5月12日

2008年的5月12日這一天給中國人留下了痛苦的回憶。就在這一天,中國四川省發生了幾十上百年來從未有的一場大地震。 地震造成8萬多人死亡,面積相當於整個韓國的一大片土地成了廢墟。雖然一年後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全面展開,但是如今仍有不少失去了親人的災民,從心理上無法接受現實,無法重振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災後一年廢墟依舊圖片來源: Ruth Kirchner

北川山坡上的一個墓地區。這裡到處彌漫著焚香的氣味,一支支蠟燭的微光在夏日的和風中搖晃不定。張道翠站在山崖邊伸開雙臂向山谷中大聲呼喚著。"女兒啊,過幾天你就8歲了。媽媽想你呀!"

她的呼聲在山谷中不斷回響著。但是這位母親的呼喚得不到任何回答。她女兒王玉清就掩埋在山谷下面北川市的廢墟當中。今年的5月12日是她女兒的忌日。"我真的太舍不下她。她太乖了。我太想念她了,我女兒對我太好了。"

張道翠圖片來源: Ruth Kirchner

地震發生一年來,北川地震的倖存者先後三次被允許前往北川市的山上憑吊死難者。這三次分別是春節,清明和地震周年日這一天。通常情況下都有警察和軍隊封鎖著路口。張道翠過幾天就要回她母親那裡去了。她母親住在距離北川很遠的地方。"我母親的房子在山上。打摩的還要好幾個小時。再過幾天我就回家了。我心裡只是牽掛我的女兒。我恨不得每天都來這裡看我女兒。"

一條漫長的土路從山上的檢查哨通往到河邊已經成了廢墟的北川市。到處可以看到臨時擺放的靈牌。不少人在燒紙錢。為了保證安全,人民解放軍戰士守衛著那一大片廢墟,不允許任何人向上攀登。"老城區有個學校至三年級,新城區四至五年級。就在賓館後邊。"

莊泳風圖片來源: Ruth Kirchner

說話的是退休教師莊泳風。一年前的地震使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錢沒有了沒什麼,家裡東西沒有了也沒什麼。最傷心的是失去親人。人到中年現在一無所有了。房子沒有了,親人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廢墟中已有一片街道被重新鋪上了瀝青。高音喇叭中播放著音樂。為了周二舉行的悼念儀式,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部隊正在演練。莊泳風對這些儀式的準備活動已經提不起任何興趣了,她也不想再聽什麼建立一個更為美好的未來,什麼發揚災區人民的英雄氣概等等宣傳口號。

就在距離北川15公里遠的地方,北川新城正在建設當中。標語牌上寫的口號是新北川,新夢想。然而在這塊地方現在還看不到一棟房屋。據說建成這個新的移民區總共需要三年時間。而相比之下,四川其它地區災民的安置工作進展得要快一些。在青城山這個每年吸引大批遊客的地方,首批移民點已經落成。為了盡快恢復基礎設施,這裡聚集了大量挖掘機,混凝土攪拌機和大批的建築工人。

都江堰修建新房屋圖片來源: Ruth Kirchner

在被嚴重摧毀的都江堰市已經造起了61000所房屋。3000個家庭將搬進新居。國家建築公司的唐天學說:"開建的時間是08年9月。截至到現在,我們這裡的小高層部分已經基本封頂了。竣工時間在09年12月以內。多層部分要全部竣工。明年512之前房子要全部交付使用。"

據介紹,在居民住宅大樓附近還將建立一所11層高的醫院。目前這座大樓已經建成了8層。衞生部門的魏風說:"醫療中心建成以後,床位的設置大概為600張。它的輻射範圍不僅在都江堰,而且對周邊縣市也有一定的輻射。我們希望將我們都江堰市的醫療中心建成我們成都片區,乃至我們西南地區一流的縣市一級的醫療機構。"

根據官方公佈的數字,受災的農業地區重建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績。四分之三的新房已經建成。然而可以看到,不少災民現在仍然生活在臨時住房裡。這樣的臨時住房每個家庭只能得到30平米。

在綿陽市郊區的永興移民點居住著1萬多居民。這裡幾乎聽不到人們對居住環境太擁擠的抱怨聲。B1-10號臨時住房前坐著正在吃辣麵48歲的婦女李子修。她說:"熱天很惱火。夏天就像是在蒸籠裡。"

這位婦女和他的丈夫地震前剛剛搬進的一所新居。不幸的是他們的新居在地震中徹底倒塌了。夫婦倆現在除了欠下銀行的大筆借貸而外別無它物。在永興幾乎每個家庭都失去了親人或朋友。一些人嘗試著按照黨和政府的號召向前看。"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我相信今後的北川會比以前更好。政府已經答應我們,肯定會給我們房子住"。

在老北川祭奠的人們燃放了煙花。按照中國習俗,這是為了給死者以安慰,帶去一些樂趣。不少人似乎覺得重建工作太快了。他們說,重建雖然好,但是他們無法也不想忘掉過去。張道翠久久地站在山崖上凝視著片片廢墟。她為自己死去的女兒帶來了一把絹花。"我永遠放不下我的女兒,我不可能向前看,我的心好像永遠走不出去了。我失去的東西永遠得不到了。 如果我的女兒還活著我會比什麼都開心。"

作者:Ruth Kirchner / 韓明芳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