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上海封城對於台灣的衝擊

2022年4月3日

對於台灣而言,除了擔憂中國疫情可能造成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外,台灣銀行或租賃業者面對廠商債務違約的風險也可能會增加。

China | Coronavirus Lockdown in Schanghai
上海通往浦東隧道被封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評論《台灣也會感受到上海封城的衝擊》,作者蔡明芳認為,中國上海在3月28日開始實行"封半城"的防疫措施,除了對於製造業的衝擊外,對於上海的人流、物流與金流將會續速消失,進而對於龐大的服務業廠商與從業人員產生衝擊。

其次,上海鄰近城市的生產活動也會因為上海封城而連帶造成國內外貨物運輸的中斷,進一步促使中國經濟產值再降低。

再者,穩就業與保民生雖然是中國政府重要的施政目標,然而,從深圳、吉林與上海的封城可知,封城的作法對於經濟的直接衝擊,即是伴隨製造業而生的服務業以及創造龐大就業人口的餐飲、批發等內需型服務業,一旦失業人口伴隨封城措施增加,民眾對於經濟的負向預期將會上升,這會使得人民進一步減少消費與增加儲蓄,故中國經濟會面臨下行的風險將愈來愈高。

作者認為,對於台灣而言,烏俄戰爭與中國封城將會使得在中國經營的廠商所面對的經營困境增加,廠商面對的債務違約風險也可能會提高,因此,除了擔憂中國疫情可能造成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外,台灣銀行或租賃業者面對廠商債務違約的風險也可能會增加,特別是擁有更多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的金融租賃業者所面臨的違約風險也會增加,若再考慮主要國家央行的升息決策,台灣租賃業者在中國面臨的金融風險將會愈來愈高。

香港疫情:上層政策混亂矛盾,下層消極應對圖片來源: Xinhua/IMAGO

大陸"長子"痛罵香港"逆子"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網路媒體《歪腦》發表文章《"為了逆子,搭進長子"?香港人在怎樣的兩年防疫政策下去了沙灘》,作者雍明認為,面對疫情及《國安法》雙重壓力,香港人對政府的信任已經完全崩潰,而政府也因為中央祭出《國安法》,自以為民間再無反對聲音,在大小政策制訂及推行上,更加雷厲風行,幾乎不知市民感受為何物。如此,疫情兩年間香港的圖景是,上層政策混亂矛盾,下層則消極應對。

文章說,中國網民紛紛痛罵港人放任自由,連累中國疫情升溫,形容是"為了逆子,搭進長子",香港人則覺得中國長期以來"沒事稱兄道弟,有事當你'契弟'(冤大頭)"。相對"逆子"這一意象的,是中國人自比乖巧孝順的長子。當疫情首次在武漢爆發以來,中國人面對重大的公共衞生危機,雖說有政府強力指令,但大多數人也自願交出自由及其他權利,以便中央政府順利防控疫情。

3月21日,香港政府宣佈4月下旬後逐步解除防疫限制。作者認為,就如同"暫緩"一詞般,一切都是曖昧而留有轉彎餘地,要是更上層的意志舉棋不定。

北京謊言與台灣風險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文章《北京的真相問題》,作者羅曼(Walter Lohman)指出,除了COVID-19確實從中國開始傳播外,這個疾病的源頭迄今仍懸而未決,即使在科學界也尚無定論。作者認為,自從COVID-19的消息在2019年末首次浮上檯面以來,中國政府的謊言、掩蓋事實、轉移焦點、拒絕合作及打壓吹哨者(whistleblowers)等作法,已讓外界不可能相信任何對中國有利的解釋。

作者認為,中共決策機制和軍事發展的模糊難解彼此交織,導致台灣面臨極大風險。台灣可以根據經驗或知識去揣測中國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對台灣採取什麼行動,或者會在什麼時間點行動,但即使有再多的經驗或知識,能做的也只是推論而已。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