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中美貿易戰,專制更佔優勢?

張平(摘編)
2019年3月3日

有評論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川普对解決真正的中國問題感興趣。在與川普及其團隊打交道時,專制國家比遵循法治的民主國家更有優勢。

Symbolbild USA-China: Handelsgespräche
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川普、貿易與獨裁者的優勢》,作者保羅‧克魯格曼說,最近在全球貿易方面有一些好消息:美中全面貿易戰似乎暫時擱置,或許還可以完全避免。壞消息是,如果我們真的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那主要是因為中國向唐納德‧川普提供了個人政治賄賂。與此同時,同歐洲的一場更危險的貿易衝突正在逼近。而歐洲人仍然擁有一種特殊的東西叫做法治,他們不能用賄賂買和平。

克魯格曼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川普对解決真正的中國問題感興趣。川普一直在吹噓他所謂的中國重大讓步,它們似乎都涉及中國政府命令企業購買美國農產品。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提供的東西根本不符合美國真正的國家利益。它所做的一切只是讓川普可以發點幾條推。

文章說,在與川普及其團隊打交道時,專制國家比遵循法治的民主國家更有優勢。貿易爭端可以說是其中程度最輕的。儘管股市對同中國的貿易和平前景感到滿意,但整體形勢令人深感不安。

中美貿易戰不會失控?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美中關係的兩個必然》,作者馬紹章說,美中關係有兩個必然,而且都是結構性的必然,可是大部分的人只看到一個必然,也就是新興強權挑戰現時強權的必然。這個必然,艾裡森(Graham Allison)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其實中美關係與歷史上的新興強權及現時強權的關係,在客觀條件上皆難以類比,與冷戰時的美蘇也有許多不同之處。當時的美蘇都沒走向戰爭了,更何況現在的中美關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aptital Pictures/RS/MPI

文章說,中美戰略競爭是發展之下的結構性必然,但中美之間不會撕破臉,同樣也是結構下的必然。這兩個"必然"既激起競爭,卻又限制競爭,彼此矛盾卻又同時存在,這就是中美關係的核心本質。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在兩個結構性必然之下,難免動蕩起伏,但不致於失控,而且終將找到管理與調控競爭的模式。換言之,中美之間的競爭在雙方的需要下,總會找到共同的下台階,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前谷歌工程師:技術可以被中國濫用

《中國數字時代》全文翻譯發表了曾配合中國網路審查的前谷歌工程師Brandon Downey的公開信 《通往中國的老路》(An old Approach to China),這篇文章寫於2018年8月,詳細闡述了反對谷歌重返中國的"蜻蜓計劃"的理由。有人說"你看,中國已經在審查網路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至少為人們提供一些我們能提供的訊息呢?有總比沒有強吧?",對此Brandon Downey的回答是:無論你怎麼看這個理由,你都應該知道這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谷歌曾經試過這樣做了,並且以災難告終。"

 文章說,技術能為我們提供偉大的、強有力的工具,但不幸的是,認為它能無可避免地解決人類治理和社會秩序中那些難題是白日做夢。科技不是能夠代替公民學本份的魔法精靈;在多數情況下,它也沒有什麼魔力。但科技是一個工具--是做一件事的助力器。而就像任何工具一樣,它可以被使用,也可以被濫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作者寫道:"我想說我對參與這件事感到抱歉。我不知道這為強化中國審查機器的政治支持貢獻了多少,但這是錯誤的。它除了對我和我的職業生涯有好處以外,什麼用都沒有,也就是說它符合不道德行為的經典定義:我有所收獲,而同時這讓別人的生活變得更糟糕。"

小學文化程度的習近平有什麼思想?

中國政府推出習近平思想App"學習強國",強制公務員和黨員下載,刷出了幾千萬的下載率。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只有小學程度的習近平"卻有龐大的習思想體系》,作者盧斯達說,其實習近平有什麼"思想"呢?剛剛去世的毛澤東秘書李銳曾經狠批習"只有小學程度"。但領導人是一定"要有"思想的。所以就有很多學富五車的人幫領導人做裁縫,度身訂造一套學問,便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後成為各大學院研究院專門研究的文本。

圖片來源: Reuters/T. Wang

文章說,中國政治即使是經過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洗禮,還是充滿神聖感。領袖還是想有聖王的影子,臣民仍然期待他是神聖的、天啟的、滿腹經論的、有大視野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講究"理論",與傳說中的聖人懷有超乎俗世的道德和知識,其實是一樣的模型。人民對於這種知識型統治者的期待,壓倒了善惡的判斷。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