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川普给了習近平入侵台灣的許可證?

2025年1月19日

有評論認為,川普关于佔領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言論可不是玩笑。這是製造混亂的處方,它們造成的損害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如果川普坚持這些言論,「二戰」後美國參與建立的世界秩序將完全淪為笑柄。

紐時專欄作者認為川普有关格陵蘭的言論不是玩笑
紐時專欄作者認為川普有关格陵蘭的言論不是玩笑圖片來源: Emil Stach/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川普要夺取格陵蘭島,習近平怎麼看?》,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Thomas L. Friedman)認為,如果美國總統能夠決定要奪取格陵蘭島,並明確拒絕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那麼這就像是給中國奪取台灣的一張巨大的許可證,而台灣與中國大陸有著強烈的情感、歷史、語言和民族聯繫。

作者認為,普丁肯定也在思考同樣的事情。美國憑什麼告訴他,入侵烏克蘭是違反國際法和國際準則奪取另一國領土的行為,而川普却在考慮奪取格陵蘭島,並強行重新施加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主權?烏克蘭領土曾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克裡米亞也曾是——普丁已經完全收回了克裡米亞。

作者說,一些人可能認為川普关于佔領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言論只是一個滿嘴跑火車、喜歡出風頭的領導人的玩笑。這可不是玩笑。這是製造混亂的處方。它們造成的損害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如果川普坚持這些言論,我們和我們在「二戰」後建立的世界秩序將完全淪為笑柄

川普想買格陵蘭 當地居民怎麼看?

02:4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戰狼外交損害中國經濟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戰狼外交不改,中國經濟不會好》,作者蔡明芳指出,中國經濟會發生需求不足的通貨緊縮問題,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已接連受到川普與拜登兩任美國總統的貿易與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所影響。在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外國對於中國的投資減少,中國廠商也因為供應鏈的移動而需要增加海外投資。無論這些廠商對中國的投資有無減少,只要廠商在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增加,中國製造工廠的地位就會逐漸降低,進而使得中國內需製造業與服務業可以創造就業機會減少,薪資所得很也難進一步提高。換句話說,當就業機會減少與所得無法提高的情況下,需求是難以進一步增加的。因此,中國通貨緊縮的經濟現況仍會持續。

文章說,美國政府的關稅與科技政策將會增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已是各國政府的共識。當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愈高,對各國廠商的生產與勞動需求均會產生負向的影響,因此,在全世界的需求可能降低或無法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與中國競爭生產地位的國家變多或購買非中國制產品的需求增加,均會讓中國出口持續衰退,故就業機會減少將使得青年失業率也無法降低。

作者認為,中國政府若要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應是讓有競爭力的廠商不再外移,若此,則中國政府不應選擇不公平貿易手段與外國政府對抗,而是需要得到外國政府的信賴。若中國政府持續使用不公平貿易工具與戰狼外交,則中國經濟仍看不到好消息。

中國輸出過剩產能?德中兩方怎麼看

03:1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美國與中國:「對應主義」問題

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中國民主季刊》最新一期發表中國異議人士滕彪對美國學者林培瑞的訪談《接觸政策、知識分子與西方對中國的誤讀》,林培瑞指出,近幾年來美國政府有一種對等主義,很多不懂中國的美國官員,看到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運作方式,就推測這可能也是北京的運轉方式。他說:「那當然不是,完全不是。可是他們不知道,所以把自己照鏡子過去,以為中國大概跟我們的運作方式是差不多的。」

林培瑞說,美國人需要「看穿」,否則就不知道共產黨從1940年代以來的最高目標,就是要掌控權力、要接管一切 (take over)。「為人民服務」那些漂亮的口號都是工具,目標就是政治權力——黨的權力,有時候甚至是個人的權力,比如毛澤東時期。美國人不知道共產黨的這種性質,對歷史缺乏瞭解,沒有看穿,都是所謂「天真」的表現。

滕彪補充說,他經常告訴學生要警惕「對應主義」(counterpart)思維模式,比如說西方有法院、法官,中國也有法院、法官。但是中國黨國體制下的法院、法官,跟正常的法治國家的法院、法官,他們的地位、角色、功能是非常不一樣的。類似的還有憲法、議會、政黨、律師協會、選舉等,如果把中國的同樣概念所指代的事物想像成、理解成和歐美同樣的東西,就會產生巨大偏差。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