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中國脆弱的社會契約》,作者Howard W. French認為,中國是一個日益分化的社會,一個不平等現象已經是十分嚴重而且似乎正在加劇的社會,貧富之間生活在日益分離的世界中。
文章說,如果說宗教如同馬克思所說是「人民的鴉片」,那麼奢華舒適的物質享受則似乎是中國中上階層的「安慰劑」。中國富裕城市的生活成本中,外國奢侈品可能昂貴,但餐飲、服裝、交通和其他許多服務卻相當便宜。西方學者長期以來用這樣的「社會契約」解釋天安門鎮壓後的中國社會:遠離政治,專心致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老齡化趨勢加速以及新冠疫情及其後遺症的影響,致富變得更加困難。這樣的契約可能變成:如果你富有,享受生活,盡情放縱,但不要惹麻煩;如果你不富有,請自謀出路。
作者指出,中國人不僅通過「潤」尋求離開,還似乎通過另一種更為顯著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的看法和信心:何時或是否結婚生子。2022年中國出生人數僅為六年前的一半,而且還在繼續下降。若要減緩這一趨勢,中國將不得不再次調整其社會契約,做更多的工作來為非富裕階層提供工作機會、負擔能力和經濟保障。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遭受重創,經濟增長緩滯。汽車、光伏等產業嚴重內卷,曾經的增長動力如大型基建如今放慢。對普通民眾而言,則仍是努力生活,辛勤勞作。
圖片來源: STR/AFP江蘇南京,距離上海約300公里的省會,成排高鐵列車在南站停靠。中國計劃2024年新開通14條高鐵,全長1700公里。多年來,中國一直力推基礎設施建設。但如今,大規模基建放緩。
圖片來源: STR/AFP圖中是今年春節前夕遼寧沈陽的一個市場。近年來,在房地產危機之下,中國經濟受到重壓,影響到就業、社會的方方面面。沈陽所在的東北地區曾是中國重工業的搖籃,如今經濟蕭條。
圖片來源: STRSTR/AFP/Getty Images盛夏,重慶的農民收獲了玉米和辣椒。今年,由於洪水、酷熱高溫等極端天氣,農田被毀,農產品價格飆升。
圖片來源: STR/AFP在寧夏騰格裡沙漠,光伏電池板組成大片的光伏基地。中國正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然而,光伏產業如今正面臨產能過剩,光伏企業面臨嚴重內卷。
圖片來源: STR/AFP江蘇如皋的工人在手工生產醬油。民以食為天。今年,中國也爆出食品安全事件:油罐車混裝化工煤油和食用油,引發公眾憤怒。
圖片來源: China OUT (Photo by STR/AFP/Getty Images圖片來源: STR/AFP/Getty Images 南京一處報廢汽車停放場地。作為全球最大汽車銷售市場,中國汽車行業內卷十分嚴重。與此同時,報廢汽車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有待解決。
圖片來源: STR/AFP 中國政府在中東的野心有多大?
據中國媒體報導,包括敵對的哈馬斯(Hamas)和法塔赫(Fatah)在內的多個巴勒斯坦派別在中國簽署《北京宣言》,同意結束分歧,組建民族團結政府。中國問題專家聚焦時事的網路平台《中參館》(China File)最近對此進行了討論。
研究中國與以色列關係的專家Carice Witte認為,北京長期以來一直試圖參與旨在解決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國際努力,但並未取得真正的成功。在促使法塔赫與哈馬斯合作的過程中,北京忽略了兩者之間的歷史性分歧,一方承認以色列國,另一方則呼籲摧毀以色列。北京還忽略了其在中東的盟友的立場。這是 「大國自閉症」的表現。
阿聯酋扎耶德大學政治學教授Jonathan Fulton認為,中東在中國對外政策中的重要性與其經濟和安全利益緊密相關。該地區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供應中心,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不過,中國在中東的目標遠不止於能源安全。北京希望通過促進和平與穩定,來提升其在全球事務中的地位,同時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巴勒斯坦內部的和解談判只是中國在中東外交的一部分,其最終目標是通過更大的區域影響力來支持中國的全球戰略。在未來幾年中,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在該地區繼續擴展其影響力,並通過類似的外交努力,來提升其全球地位。
中國駐法大使有關克裡米亞及烏克蘭主權的言論讓近來備受孤立的中國外交官再次被聚焦。中國咄咄逼人卻往往自相矛盾的國際立場或許也是外交官們的難題。中國新任外長能帶領他的部門走出「戰狼外交」的誤區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北京近年來一改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外交基調。CNN曾報導指出,與過去幾十年素來溫和的中國外交官們相比,「戰狼外交」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類型。這些中國外交官不會發表冗長的聲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群網站平台上,對任何針對中國或共產黨的批評進行直接回擊。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戰狼外交「的說法,取自中國2015年上映、票房大獲成功的電影《戰狼》,影片民族主義情緒相當濃厚。中國的外交官們最初並沒有否認這種表述。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導,2020年5月,時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路線,然而因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國需要「戰狼」來捍衛國家尊嚴。圖為《戰狼2》劇照。
圖片來源: Koch Films中國外交部並不認同「戰狼外交」的說法。2020年12月,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一次論壇發演講時表示,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他說,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戰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其言論多次引發爭議。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稱可能是美軍把新冠疫情帶到了武漢。 「五眼聯盟」外長發出針對香港問題的聲明後,他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不管他們長「五隻眼」還是「十隻眼」,只要膽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小心他們的眼睛被戳瞎。他還曾發布一則抨擊澳洲军人在阿富汗所謂戰爭罪行的推文以及虛假圖片。澳總理莫里森表示,中國政府應該為這條推文感到羞恥。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中國駐澳洲大使成競業2020年4月威脅說,如果澳州政府繼續推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圖為冠狀病毒結構示意圖),中國民眾可能抵制澳洲的产品或者旅遊。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則針對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兒子指責中共「專制政權」的說法,在推特上稱他去了一次邁阿密後「感染思想病毒」。
圖片來源: Reuters/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舉中國在歐洲的5位"戰狼"外交官,包括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吳紅波、駐法國大使盧沙野、駐瑞典大使桂從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駐德國大使吳懇(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oeder2022年10月16日,港人組織在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前舉行抗議時與領館人員發生肢體衝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領事館院內,遭到毆打。英國政府對此提出嚴正交涉,警方也展開了調查。調查顯示,參與暴力的人當中也包括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鄭曦原。12月,中方證實包括鄭曦原在內的6名領館工作人員被調離,但稱之為正常人員調動,與打人事件無關。
圖片來源: Matthew Leung/The Chaser News/REUTERS2023年一月,50歲的趙立堅卸下外交部發言人的職務,調任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幾乎與此同時,原駐美大使秦剛(圖)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長。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人事變動意味著中國有意改變過去幾年樹立起的「戰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長上任後,鋒芒不輸前任。發言人面對國際媒體的態度也絲毫不見緩和。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AP/picture alliance2023年4月21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媒體電視採訪時,質疑烏克蘭對克裡米亞半島的主權以及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前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並對記者出言不遜,引起國際輿論嘩然。有關言論招致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的強烈不滿。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批評此言「不當」。中國外交部隨即澄清中方"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中國駐法大使館後來則聲明稱大使有關烏克蘭問題的表態是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
圖片來源: Gao Ji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的外交官在公開評論中越來越多地批評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人權,傳遞的訊息是,西方國家沒有資格批評中國,而且中國受到西方國家更多的攻擊。報導援引西方外交官說,中國的戰狼外交"具有很強的防禦性和應急性",但效果適得其反,而且訊息傳遞的受眾並不明確,有點"亂了章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從「韜光養晦」到「戰狼外交」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端傳媒」發表文章《九十年代的中國外交:韜光養晦、突破封鎖的努力中,如何隱藏著戰狼的前奏》,作者韓大狗認為,在整個九十年代,中國對美(以及對日)外交展現出了劇烈的搖擺。一方面,中國持續從與美國的經濟往來中獲益,而其所刺激的經濟增長是中國政府合法性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合法性的另一來源來自於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和對西方普世價值的反對,這讓中國必須經常做出與美國對抗的姿態。
文章說,九十年代的中國外交就在這樣的矛盾與搖擺中走過,但務實理性的外交是當時必要的妥協。而在美國一邊,無論是老布希還是克林頓,終究還是秉持著接觸外交(engagement)的原則與中國交往,試圖和平地渡過冷戰結束後的動蕩。雙方的審慎克制保證了區域和平,也讓中國得以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民族主義的勢頭在中國再也無法逆轉,並逐漸裹挾中國領導人和外交官。在追求「大國外交」的路上,中國逐漸放棄之前謹慎低調、「韜光養晦」的原則,更加情緒化的「戰狼外交」逐步浮現。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