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記者Nicola Smith的文章,介紹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力(Dali Yang)的新著《武漢: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後如何失控》(Wuhan: How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Spiraled Out of Control)。楊大力在書中指出,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之後,儘管當局迅速啟動了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系列應急響應,但在最初關鍵的幾周裡,各種失誤、審查、政治利益和適得其反的舉措都延誤了阻止病毒的傳播,使得原本可望得到遏制的疫情傳遍全球。中共為維護社會穩定而壓制訊息的政治傳統,以及當局對主導權和控制權而非透明度的重視,都是不利於遏制疫情的因素。
楊大力還指出,儘管許多醫生都堪稱英雄,但他們也是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工作的。"這顯然不是一幅非黑即白的圖畫,而是灰色的陰影。一些最勇敢的醫生也並不是本來應該更加直言不諱的醫療工作者"。武漢醫療界存在著普遍的怕被官方責難的恐懼。醫院員工的感染被掩蓋,一線專家遭到排擠。官員們忙著欺騙公眾 ,並在明確知道疫情爆發的情況下組織"萬家宴"。
楊大力說,他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疫情最終影響的不僅僅是武漢,而是全球數十億人。通過他的研究,這位政治學者並不相信,中國複雜的治理體系將來會更好地處理另一場危險的疫情。
從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全球已有超過千萬人感染,逾50萬人死亡。短短半年間,新冠肺炎嚴重影響世界各地許多民眾的生活,全球經濟也因此遭遇重創。 新冠肺炎的全球感染數字在6月28日突破1000萬例,截至6月29日全球已有超過5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而美國則是受影響最嚴重國家,死亡人數逾12.5萬人,相當於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每四人有一人來自美國。
圖片來源: Reuters/F. Mascarenhas 美國1月底確診首例新冠病毒患者,疫情此後在全國各地蔓延,3月底時累計確診人數超越中國和義大利通報的數字。6月下旬,美國多州的新確診人數再次呈現直線上升,而出現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許多聯邦州已宣佈解除活動禁令、恢復正常生活。在非裔美國人因警察暴力喪生後,各地爆發的大規模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也導致新冠病毒感染者數量上升。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B. Bennett 5月底,拉美國家成為新冠疫情的另一個重災區,確診案例不斷增加。巴西、墨西哥、秘魯、厄瓜多爾、智利的死亡人數持續上升。而大部分拉丁美洲的新增案例都來自巴西。截至6月底,巴西的新冠病毒死亡總數超過5.7萬人,僅次於美國。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C. de Souza 6月11日、12日兩天內,北京出現了7起新增病例以及數十名無症狀感染者。政府部門如臨大敵,迅速封閉了6座大型菜市場,實行嚴格管理。疾控人員在其中一座市場切割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後,全北京多家連鎖超市紛紛暫時將三文魚下架。此前,北京市已經超過50天沒有出現本地傳播病例,僅有零散的境外輸入病例。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歐美國家、俄羅斯、紐西蘭等國從6月開始逐步解封。歐洲國家開放邊境,企業也重新復工,亞洲和非洲多國慢慢回復正常生活。歐盟考慮在7月初對歐盟外的旅客重新開放邊境。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則在持續出現新增病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開放公共場所,恢復商店營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A/B. Gindl 歐美國家一度對佩戴口罩的防護作用存疑,並擔心會加劇醫護人員的口罩緊缺現象,因此,不建議一般民眾戴口罩。但在4月初,歐美國家紛紛轉變態度,開始強調,即便是簡易的棉布口罩,也能防止無症狀感染者的飛沫擴散給他人。捷克、奧地利、德國、英國等國家陸續出台規定,要求民眾在公共場合戴口罩。世界衞生組織也在6月更新建議,強力建議戴口罩。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Arnulf Hettrich 3月底,國際奧委會正式宣佈,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一年,最遲在2021年夏季舉行。東京奧運會原定於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舉行。然而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後,日本面對的國際壓力越來越大,包括加拿大、澳洲等多國都表示不會在今年派運動員參賽。在與國際奧委會主席溝通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24日宣佈推遲東京奧運會。
圖片來源: Reuters/D. Ruvic 鑑於新冠病毒已在全球115國擴散,世界衞生組織於3月11日正式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性大流行」。與此同時,由於疫情大規模爆發,全球許多國家3月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或實行封鎖限制,甚至關閉邊境以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受到防疫措施影響,各國的經濟受到重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預測,新冠疫情將引發帶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WHO 2月20日前後,義大利北部疫情突然爆發。2月25日,德國西部海因斯貝格縣的一位居民被確診感染。他與妻子在確診前曾頻繁參與社交活動和狂歡節集會,當地隨後出現大量感染者。此後德國各地陸續傳出了義大利渡假歸來者被確診感染的消息,短短一周內德國的病例總數就新增數百人,至3月9日,德國感染人數破千。義大利疫情在3月失控,確診案例和死亡人數攀升,成為中國以外疫情最嚴重國家。該國隨即宣佈全國進入封鎖,禁止公開活動即體育賽事,關閉學校及多數商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 Furlan 1月24日,法國衞生當局確認法國境內發生3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標誌著該病毒首現歐洲。數小時後,奧地利報告,一人感染該病毒。1月27日晚間,德國巴伐利亞州確診一名男子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名男子是汽車零件制造商Webasto員工,一周前與該公司來自中國的一名女同事有過接觸。該女子在返回中國後被確診。這條傳染鏈總共傳染了14人。一名英國商人在新加坡參加會議後感染新冠肺炎,隨後在渡假時又傳染給其它渡假者。
圖片來源: Reuters/N. Woschek 新冠疫情迅速從中國蔓延至亞洲多個國家,印度、印尼、日本、新加坡和韓國陸續出現大量確診病例。中韓疫情在2月逐漸達到峰值,而歐洲國家的疫情才剛剛開始爆發。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L. Sang-ho 1月23日,中國對武漢實行「封城」,暫停公共交通,以試圖遏制該病毒傳播。多國政府陸續派機撤僑。1月30日,世界衞生組織宣佈將新冠疫情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PHEIC)。武漢封城持續了76天,直至4月8日才解封。根據湖北省的官方統計數字,當地確診病例為6.8萬人,而港大則在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發表研究報告推算,湖北在疫情期間可能有220萬人曾經感染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 Reuters/A. Song 1月中旬,專家們致力於確認該病毒是否會「人傳人」。冠狀病毒具「人畜共通性」,意指可以從動物跳傳至人類。某些冠狀病毒可經由咳嗽或噴嚏傳染。世界各地機場開始對來來自中國的旅客做檢查。1月20日,官方確認,該病毒可在人和人之間直接傳染。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UPI Photo/S. Shaver 專家起初排除了SARS病毒的可能性。2002年,引發致命呼吸性疾病的SARS病毒在中國肆虐,並傳播境外,導致全球範圍近800人喪生。2020年1月7日,中國科學家宣佈,已確認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類似SARS,屬於冠狀病毒家族,並暫時將它取名為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症候包括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肺炎。1月13日,世界衞生組織(WHO)正式將武漢肺炎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UPI Photo/CDC 2019年12月底,微博上流傳著一張武漢市衞生健康委員會的公告,內容首次提到「不明原因肺炎」。 另有一張文件照片顯示,該不明肺炎的檢測結果接近2003年爆發的SARS(非典型肺炎)。 這兩張照片引發廣大民眾討論,眾人皆擔憂SARS疫情重演。2019年12月31日,中國向世界衞生組織報告,該國1100萬人口的武漢市發生多起呼吸性感染病例,病毒來源不明。世界各地疾病專家們迅即啟動了對該病毒真面目的探尋。
圖片來源: AFP/H. Retmal
利用中朝芥蒂解決朝核問題?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美國該如何利用北韓對中國的戒心和金正恩的野心》,作者魯樂漢(John Delury,首爾延世大學中國研究教授)認為,華盛頓和平壤之間的不信任在拜登執政期間進一步加深,看上去不太可能取得突破。然而,在北韓有兩種未被充分認識的因素正在發揮作用,美國可能會從中找到籌碼。首先是中國。儘管表面上有共產主義的親緣關係,金正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骨子裡都是民族主義者,對彼此都很警惕。兩國之間深刻的相互不信任感是顯而易見的。許多中國人看不起鄰國北韓,認為它落後,並對其破壞穩定的行為感到惱火。許多北韓人憎恨中國的成功,抵制中國的影響;平壤可以允許更多的中國投資,但不想欠中國資本的債。而金正恩似乎樂於在中國敏感的政治事件發生前進行挑釁,從而最大限度地讓北京難堪,包括試驗聯合國制裁禁止的武器。
文章指出,金正恩在2011年成為最高領導人後等了六年才前往北京與習近平會面 。當新冠疫情出現時,北韓是首批關閉與中國邊境的國家之一,在近三年的關閉期間,兩國關係出現了下滑。去年,金正恩選擇普丁而不是習近平作為他疫情後首次峰會會面的對象,跳過中國前往俄羅斯遠東地區。金正恩對中國的不信任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契機。魯樂漢還認為美國可以利用金正恩的經濟野心來重啟和平談判。
「普金會」上演 金正恩稱朝俄關係是「頭等大事」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國"新左派"與台灣"左獨" 台灣聯經出版社《思想》雜誌發表文章《離散華裔左翼與中國民族主義情結》,作者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和丘琦欣(社會運動研究者)指出,一方面,西方學者想要從新左派身上,指認政治光譜下的中國"左派",對比著他們所認知已經被新自由主義入侵至體無完膚的西方;另一方面,無疑有一部分是出於新左派吸收並運用了西方批判理論,強調"中國模式"與西方發展脈絡區隔的重要性。自習近平上任後,毛派中的反西方國族意識形態漸成為主流,所謂新左派要跟著重經濟發展的自由派對抗的說法,也不再適用。新左派的領導人物汪暉,遠遠不是反對國家政策的異議知識分子,他論述中的國家主義變得相對顯著,成為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擁護者。不但被稱為"國師",也不忌諱地為"中國模式"的"一帶一路"經濟擴張政策辯護,主張此項政策有反資本主義的潛力。在台灣、香港、西藏以及新疆的主權問題上,以汪暉為首的新左派,大量引述後殖民理論,指出這些地方性的認同感來自於前殖民者文化影響的遺緒,並非合理或正當的,因此堅決支持將台灣與香港並入中國的領土,也反對西藏及新疆的主權,認為需要依靠"後殖民"的思想將其文化與民族認同解構。
文章說,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讓新世代受到了"左獨"啟發,但這股能量卻是稍縱即逝。對於廣泛的台派而言,中國因素與中共武統的問題,仍是當下政治的首要考量,也因此可能會將左翼的關懷,包含勞權、人權,以及對於政府公權力的批判,放入次要的考慮。太陽花運動後"第三勢力"政黨的短暫崛起--一個渴望建立能夠制衡兩大黨的本土政權的政治范疇--也逐漸被搖擺不定、功利主義導向的政治操作模式所取代。在中國侵略台灣意圖越加明顯,以及灰色地帶戰爭越加頻繁的現況下,要維持"左"與"獨"兩者的兼容更為困難。在一個離散華裔、香港人、西藏人,新疆人以及台灣人都受到政治壓迫的時代,"左獨"的政治和離散左翼的交集,即在於提供這些運動批判漢人文化霸權的思想資源,擴張世界左翼對於"華人左翼"的理解,以超越單一絕對的民族主義。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