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歷史包袱與歷史機遇

摘編:張平2015年9月27日

「去殖」、「外來政權」與「三權分立」在香港成為焦點話題,台灣《自由時報》社論認為,台灣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China Demonstration für Demokratie in Hongkong
圖片來源: Reuters/Liau Chung-ren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信報》特約評論員練乙錚發表《去殖與外來政權》認為,香港殖民法權沒有去掉,有些過去只是儀禮的虛權,如今更變成額外的工具實權,例如《香港大學條例》裡的港督/特首權力。由此可見,特府的壓迫性本質,已經凌駕前英港殖民政權。"然而,只要殖民政權的本質在,真正的反殖終歸不能停止;這與假反殖反到了表極限就必須戛然而止是不同的"。

練乙錚說,短短3年之內,離心傾向從靜到動,從無到有,從簡單的恐共心理到不同層次的拒共行為,從對黨的反感到對政權的批判,從對政府的厭惡到對國家乃至民族的背棄,一應俱全。"所有這些人心內的質變和量增,都是民眾不斷進行真反殖、不斷針對殖民主義法權而產生的,是完全正當的;不幸的僅僅是,躲在殖民主義法權後面的是北京授權的特區政府"。

練乙錚認為,當初香港人較多認為中共可信,"回歸"換"民主",也是可能的,於是大家同意先信任、後爭取。但很不幸,經過18年的折騰,大家的願望落空了。在民眾的視覺裡,特區政府的管治手腕愈來愈惡劣;在佔領運動期間,更急促向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的英港殖民管治看齊。一個本來是自己的政府,竟不為大多數民眾接受,逐漸成為一個"外來政權"。

香港2015年七一大遊行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Kwan

沒有主權也可以三權分立

政治學者陳祖為在香港《明報》發表評論《香港政制是三權分立嗎?》,分析香港的政治體制是否符合"權力分立"原則的熱議話題。他認為,不能因為香港行政長官的權力較大、憲政地位較高,便說香港政制不是三權分立;也不能說因為地方政體不是主權國家,便說三權分立並不適用。

陳祖為認為,說香港特區不是三權分立,是混淆概念,不符基本法規定。"北京官員和學者多年來都說,香港特區是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我認為,我們只能說在基本法的政制規定中,有些機制(如行政長官提案權)是為了強化行政長官的主導作用而設,但不能因此說這就是有別於三權分立的行政主導政體"。他說,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在基本法規定下,從來都是行政、立法、司法權力分立而互相制衡,此基本格局一直未變。

競爭中的大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E. Vucci

中美面臨數字軍備競賽

台灣《蘋果日報》發表評論《美中網路競合的制勝關鍵》,作者林穎佑認為,中美網路安全的合作在現實上是有其困難性。唯一有可能的合作是透過警政系統的合作,來打擊構成網路犯罪的黑色產業鏈,這符合雙方的利益。特別是中國猖獗的盜版、網路詐騙、信用卡竊取都造成美國經濟的嚴重損失,若打擊犯罪的同時,配合開放美國訊息廠商進入中國市場,更能發揮以商逼政的效益。

文章說,由於一般駭客不會浪費過多的零時漏洞在一隻蠕蟲上,除非有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協助,否則很難發動如此規模的攻擊。這也像徵了數字軍備競賽的到來。

蔡英文的歷史機會?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Yeh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就中國外交部關注蔡英文訪日計劃說,維持現狀,然後走向獨立,或者永遠維持現狀,乃是台灣的主流民意,而且,這種趨勢還在穩定成長。中共擔憂蔡英文到日本散佈台獨,顯然是怕她順應民意,遠離中國,而不是像馬英九那樣,把民意要的"現狀"不斷往終極統一"微調"。

社論認為,去年的"太陽花"到"九合一",在在顯示台灣民意已越過分水嶺,國家認同回不去了,這是台灣明顯的內部變化。至於外部,美國積極重返亞洲,制衡中國的霸權擴張,日本通過"新安保法",自衛隊可出兵海外。而中國本身,經濟成長趨緩,資本持續外流,"強國夢"好景不常。社論說,這樣的變化給了蔡英文機會,將決定了她的歷史定位。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