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港獨或自證預言 台商正快速脫中

張平
2018年9月9日

評論認為,港獨是一國兩制被扭曲的產物,總有一日會星火燎原。台商可能正加速其撤離中國的腳步,對台灣振興經濟或維護安全或大有裨益。

Gefährliche Schulwege in China Dorf Nongyong
放學的路上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H. Xiaob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因為孩子讀書難等問題,湖南省耒陽市家長與政府爆發了群體性事件。台灣《上報》發表評論《當一個國家連教育任務都是剛性的,那人性呢》,作者末夏認為,中國教育政策設計的初衷,從來都不是為孩子考慮,從來都不是站在家長與現實角度出發,也從來都不是從更好的服務更人性化的教育考慮,而教育部的一句"減少、化解大班額的任務是剛性的"就能簡化了涉及到的所有人的現實。教育資源應該如何分配?教育資源應該怎樣結合當地實際?教育體制改革應該如何讓大多數人支持信服?這些最本質最關鍵的問題,教育部似乎從來不去思考,僵化畸形的體制機制早就讓教育部成為既得利益群體,因而,政策的關鍵不是讓孩子與家長滿意,而是讓領導看起來舒服。

文章說,用野蠻、粗魯與獨斷來解決大班額問題,只是中國教育弊端的一個環節,更大的問題還在於戶籍制度讓絕大多數人無法在城市裡讀書,刻意把教育分成不同檔次,以至於絕大多數外來務工子女,只能寄人籬下,無法享受到城市教育資源。

中共將自證港獨預言?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在開學日接連鬧出港獨風波,特首林鄭月娥指學生有關言論衝擊了習近平的底線,中共官媒《環球時報》質問:"'港獨'這麼囂張都不嚴懲,等什麼呢?"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港獨很囂張嗎》,作者李平說,在專制政權下,港獨根本沒有囂張的基礎和機會,反而是中共、港共對"講獨"的討伐很誇張。

特首林鄭月娥:學生港獨言論衝擊了政治底線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J. Russell

文章認為,本土意識也好,獨立意識也好,其滋生與壯大都離不開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從政治層面看,港獨是一國兩制被扭曲的產物。港獨問題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及移交後10多年都未成問題,但隨著中共奪取香港全面管治權的行徑越來越囂張,真普選越來越可望而不可及,港獨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問題,以致那些"長在紅旗下"及主權移交後出生的新一代成為講獨的主力,以致大學開學禮不講獨不能表現思想自由、學術自由。作者說,"所謂嚴懲囂張的港獨,無非是中共提升敵對目標以減緩內部分裂的需要,也是港共放大政績以邀功請賞的需要。可笑的是,港獨意識也正應驗他們的自證預言,總有一日會星火燎原"。

台商為何撤離中國?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台商的出中國記》,認為因為2016年台灣本土政權上台,中國以商逼政的打壓日益蠻橫,益以美中貿易戰爆發可能殃及台商,導致投資中國快速降溫,加速其撤離中國的腳步。

文章說,台商投資中國與兩岸經貿關係,絕對不是單純的經濟議題,更是涉及政治外交與國家主權的國安議題;若是置放在國安與經濟發展的脈絡裡探討,則更能印證了台商出走中國,回流台灣的正確性。換言之,不論是振興經濟或維護國家安全的考量,政府都應採取積極措施吸引台商回流。對台商本身的利益與永續經營,亦為必要之抉擇。

少年娘則國娘?

中國自世足賽之後開起一股"娘化討論",最近又因央視《開學第一課》邀請"娘炮"明星上鏡而成為焦點。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看看中國"少年娘則國娘",可見性平教育多重要》,作者潘寬說,"血氣、剛強"等等加諸於男性的性別刻板印象,為何仍被不斷吹捧,由此可見 "性平教育"的重要性。

文章說,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適性發展才是王道。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性別氣質,各種性別氣質者都有自己發揮的空間,生理男性不需固守陽剛的性別刻板路線才能成功。女性也不一定要陰柔,中國唐朝皇帝武則天以女性之姿叱吒政壇,台灣政壇的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以及總統蔡英文,也都是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而獨當一面者。回顧歷史,可以清楚看到幾乎都由男性把持的政治,千百年來皆不斷發生戰爭:不論是為了利益、信仰或是為了奪權,多的是血流成河的場景,多的是生靈塗炭的悲劇,因此,所謂的崇尚血性,並非放諸四海的準則。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