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2023年上海的萬聖節遊行是2022年烏魯木齊中路「白紙運動」以後上海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總部位於華盛頓的「議報」發表文章《政治隱喻與去中心化社會運動——評2023年上海萬聖節遊行》,作者黃意誠指出,當下中國的文化霸權被官方嚴厲把持,強調一種瘋狂的排外主義、民族主義和父權中心主義。實際上,民族主義與父權制是同構的。習近平就是中國父權制最核心的符號,是當下中國社會文化中絕對的禁忌,不允許任何人觸碰。在上海萬聖節遊行中,我們看到很多LGBTQ的元素。如有女子將自己裝扮成陽具,最後被警察帶走。這樣的行為藝術嘲諷了中國當代社會文化中「陽具中心主義」(Phallocentrism)的現狀。遍佈中國街頭的巨幅習近平畫像也是這種陽具符號的隱喻形式。對符號秩序的挑戰和對暴力機器的挑戰是等價的。其他如程蝶衣(張國榮)扮演的虞姬形象,以及許多其他模糊性別界限的化妝表演,也可以看作對社會性別秩序的挑戰。
作者說,對於這樣大規模自發性的社會運動,官方很難直接禁絕,因此採取收編的方法。對於一些有明確政治含義的圖像(如「達到程蝶衣」)採取了封禁,其他的圖像則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他們在內網傳播。這與中國官方嚴禁民眾在內網提及「白紙運動」形成反差。但只要民間有自組織的能力,就總會發出「不和諧的雜音」,進而與官方話語對峙、叫板。未來官方的話語仍會繼續與民間進行來回拉扯的攻防戰。相比於現在已經「筋疲力盡」的香港社會,內地如上海的社會運動仍然在方興未艾的階段,還有很大的社會能量沒有釋放出來。可以預見到2023年上海萬聖節遊行會載入上海和中國社會運動的歷史之中,未來年輕人在去中心化的實踐中,也必然會自行發展出更加多元化且有創意的抗爭形式。
經歷了疫情封控和經濟社會跌宕,在被視為中國最西化城市的上海,今年的萬聖節狂歡中,出現了不少借變裝針砭時事、抒發郁悶的年輕人。
圖片來源: VCG/Getty Images疫情期間令人談虎色變的防疫人員「大白」出現在萬聖節的驚悚遊行中,似乎十分切合主題。這位「大白」手持一支巨大的棉簽,讓人們回想起「清零」期間裡陪伴左右的核酸檢測。對很多上海人來說,這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留下了持久的傷痛。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在中國的勞資合同中,一般會把雇傭或購買服務的一方,即僱主稱為「甲方」;而提供勞務的一方為「乙方」。乙方相對於甲方來說往往居於弱勢地位,要滿足各種要求而難以得到相應的報酬或發展機會。被打得鼻青臉腫、一臉絕望的「乙方」在萬聖節的上海街頭並不少見。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上海的萬聖節遊行中,可以發現不少「中國特色」。除了甄嬛、唐僧等中式古裝人物,西方萬聖節的一個核心形象「死神」,也有中國版——黑白無常。而無常帽子上的文字,也十分耐人尋味。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上海歡慶萬聖節的現場,圍觀看風景的人多於變裝者。而與歐美國家萬聖節僅圍繞恐怖驚悚主題不同,在上海可以見到更寬泛的視角、更多有創意的形象。有人在社群網站上感慨「上海萬聖節可比西方有意思太多了」。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參加街頭萬聖節的以年輕人居多。目前中國年輕人就業求職艱難,而正值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勞動市場前景,很多人平時也在網路上吐槽自己的沮喪。這幾位顯然想借萬聖節化裝的機會宣洩一下內心的郁悶。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儘管與往年一樣,依然有人批評「過洋節」是崇洋媚外,但上海當局對今年的萬聖節慶祝採取了比較寬容的態度。沒有進行太多的干預和限制。目擊網民發布影片和貼文稱,有個別題材、行為敏感的變裝者被警察驅離,包括一位「大白」和一位裝扮成作家魯迅、當街朗誦其作品的男子。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將上海的景象形容為萬聖節的「中國化」,並呼籲社會「多給年輕人一些無拘無束的空間」。微博博主「呆若木一」寫道:「上海萬聖節的變裝表面看是一場狂歡,但太多變裝的背後都是普通人心裡的一塊傷,終於有機會在特定的日子裡拿出來宣洩分享」。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李克強的十年:偶爾試圖掙扎,沒有出彩政績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從「破壁者」到「隱形人」:逝者李克強,和他擔任總理的中國十年》,作者盧楊、韓大狗和荒川回顧了李克強從2013年3月就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到2023年10月去世這十年的政治經歷。文章指出,在第一個總理任期之內,無論是什麼原因,「李克強經濟學」沒能夠充分展開,也失去了其在實踐中檢驗長期效力的機會。儘管如此,李克強的經濟路線,獲得了長達三四年的貫徹空間。其中的許多嘗試,也大幅度影響、定義,並依舊主導著中國人的日常經濟生活。
在李第二個任期的末尾,二十大即將召開之時,反而在境外的媒體與言論平台出現了不少政治流言,稱黨內退休老幹部對習近平的清零路線不滿,有意讓李克強接任一把手,即所謂「習下李上」。文章認為,老幹部們就算存在不滿,他們的政治影響也早在2012到2017年這五年間,就已經被肅清。李克強通過胡錦濤和「團派」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實在只存在於人們的臆想之中。李克強在其第二個任期內,已不可能對政局產生任何重大的影響。即使對於他本職之內的經濟工作,也只能做一些縫縫補補。他的想法相比於習而言更為現實和理性,但本身其實也並未有多少能力扭轉頹勢,更不用說是被捆住手腳之後了。
文章指出,如今,在懷念生前主政十年中很難說有出彩政績,偶爾試圖掙扎,又手腳日益無法伸展的李克強時,他生前所言「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一再成為線下和線上人們使用的一個符號,在憋屈與無奈的現實中,寄託著一絲渺茫而不失由衷的希望。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68歲猝逝。他今年3月才剛剛退休。不過,早在去年的二十大,他就已失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和中央委員職務。普遍認為,他任總理的十年被「架空」了職權;與獨攬大權的習近平之間,他在公開表態中僅有些許意見不一致的跡象。
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突然被架走離場,臨走時輕拍李克強的肩膀,李克強則點頭回應。李克強曾被認為是胡錦濤支持的「共青團派」接班人。然而2012年,習近平最終成為最高領導人。在二十大上,李克強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委員。習近平則確保了自己的第三任期。
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AP/picture alliance2013年,李克強開始總理第一任期。在任期間,擁有經濟學博士的李克強強調簡政放權,提出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巴克萊資本當年發布報告,將李克強的經濟增長計劃稱為「李克強經濟學」: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
圖片來源: How Hwee Young/dpa/picture alliance據《經濟學人》2010年引述維基解密,李克強任遼寧省委書記期間,曾於2007年向時任美國大使表示,GDP數據不可靠,他通過火車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來判斷該省經濟狀況。《經濟學人》由此引申出「克強指數」的概念。圖為2007年李克強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在北京出席中共十七大。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然而,習近平上任後成立多個「領導小組」,其中包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這些舉動被認為是架空了李克強總理職務下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政府職能,從而讓習近平做到「大權獨攬」。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2020年1月27日,李克強作為「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受「習近平委託」,視察了武漢。習近平則是在3月10日才前往武漢。當年10月,習近平宣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然而,疫情拖長,持續了三年。長期封控使中國社會經濟領域大範圍陷入癱瘓。
圖片來源: AP/picture alliance2020年5月,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有六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這一表態與習近平此前的說法大相徑庭。習近平當年3月稱,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李克強在隨後視察山東期間,還提出「地攤經濟」,認為是創造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然而這一說法也受到一些官媒的「降溫」。
圖片來源: Liu Weib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2022年8月,李克強視察深圳鹽田港時表示:「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長江、黃河不會倒流。」這一表態他在當年3月的人大會議期間也曾作出。李克強在深圳還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然而,中國「國進民退」、外商對投資環境感到不確定卻是現實。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picture alliance李克強2011年任副總理期間,曾在訪問香港大學時發表英文演講。據媒體報導,他任總理出訪時,也曾使用英語發言或交談。他的妻子程虹則是英語教授,從事美國文學研究。圖為2018年李克強夫婦訪問柏林期間,與德國總統伉儷會晤。李克強是文革後首批大學生,在北大就讀法律和經濟。
圖片來源: Arne Immanuel Bänsch/dpa/picture alliance2014年,李克強訪問柏林期間,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他在日程間隙參觀了一家超市。2015年,梅克爾訪華期間則前往了李克強的家鄉安徽省。
圖片來源: Tim Brakemeier/dpa/picture alliance李克強的仕途也並非沒有爭議。他曾於1998-2003年在河南省任職。德國之聲2013年報導,中國衞生部前官員陳秉中批評,李克強前任李長春主政期間,在河南推行"血漿經濟"導致河南農村爆發愛滋病疫情;而李克強受命掩蓋真相。中國官媒報導,2023年10月27日凌晨,李克強心臟病突發在上海逝世。
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愛國不是強制性的政治義務
總部位於美國的《中國民主季刊》第4期發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者周保松的文章《自由愛國主義》。文章認為,未經充分反思且得到合理證成的愛國主義,不值得我們無條件服從。要滿足這條原則,我們的社會就必須要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容許公民對愛國主義的各種主張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也要容許人們有是否愛國及如何愛國的選擇空間。惟有如此,我們才能對這些主張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作出明智判斷。
文章說,一個自由主義的政治制度,會特別重視四項價值:秩序、自由、平等和正義。也就是說,一個值得我們效忠的國家,必須以這四者作為它的憲法基礎。這不是說,我們必須等到這些價值完全實現,才去認同這個國家,而是作為共同體的成員,我們希望自己的國家能追求和實現這些價值,我們也以這些價值去判斷和約束國家的作為。如果既有的政體嚴重違反這些價值,我們就沒有認同和效忠的義務,甚至有不服從以至反抗的理由。
作者強調,在民主社會,愛國不是強制性的政治義務,人們對於應否愛國以及如何愛國,可以自由辯論,甚至可以對國家的重大政策提出尖銳批評和質疑,例如發起各種反戰運動。經過自由思考和嚴肅探究後形成的政治信念,會令個體更加知道自己為何而愛、如何去愛,以及愛的界線和限度。事實上,一個健康的社會,並不需要公民有過度的愛國狂熱,而只需要他們清楚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過好自己的生活,並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參與公共事務。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