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舊秩序與新狀況

張平2016年3月6日

南海危機的根源在舊秩序還是新狀況?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中國「兩會」及它所影響的香港與台灣。

China Inseln Süd China Me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o

(德國之聲中文網)歷史學者黎蝸藤在香港《明報》發表文章《改變現狀是南海問題的症結》認為,從清末開始,中國在南海的勢力是不斷擴大的。中國的追求不是要回復到"以前的狀態",而是前所未有的"新現狀"。現在東亞各國(及美國)正面臨一個史上首次出現的局面:中國把勢力插入到南海深處(從地理位置看是東南亞的心臟)。

黎蝸藤認為,中國從沒打算就主權問題進行談判,更直接拒絕菲律賓的談判要求。中國宣傳"領土問題不能談判",但中國與大部分鄰國都通過談判確定邊界,何來"領土不能談判"一說?種種事實說明,南海漸有變為火藥桶的趨勢,其根本矛盾是中國試圖急速改變現狀,管轄南海,把南海變成中國湖,與其他國家不接受這種行為之間的矛盾。

綁架才會讓報案更危險

時評人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 誰炒作李波事件?》說,中共連番出招,讓李波接受多間親共傳媒訪問,所透露的任何訊息,只能當是中共為李波事件編寫的劇本,而不能認為就是李波的本意。說報案會把事情鬧大,失蹤者更不安全,這通常只有在被綁票的情形下,才會有報案導致不安全的考慮。說報案會更不安全,就只能證明這人是在綁匪的劫持下了。

李波在訪問中說,有人炒作他的居英權,令事情變得複雜,決定放棄居英權,並已通知英方。李怡說,英國對自己國家的國民表示關注,不是甚麼"炒作"。放棄一個國家的國籍,也不是公開說一句就可以的,仍須辦許多手續。更重要的,必須確認當事人是在人身安全及自由意志下的選擇。當前中國大陸權貴們紛紛想要取得外國國籍,而李波當年申請居英權也經過不少艱難手續,誰相信他會自願放棄?

中國政治讓人捉摸不透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兩會"代表敢說什麼話?

《紐約時報》記者狄雨霏發表觀察《意識形態緊繃,兩會代表委員噤若寒蟬》說,對於世界各地的很多人來說,中國政治可能有些捉摸不透,甚至暗藏危險。在中國人看來也沒多少不同。文章引述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的觀點,"兩會本身就是議論國家大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討論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只不過,受某些事件的影響,現在公眾也都有點迷茫,希望少講些話,氣氛是這樣。"

狄雨霏認為,中國政治活動方式比較含蓄,蔣洪似乎暗示了任志強的處境帶來的問題,以及媒體控制是否有可能扼殺政策討論和思想交流的問題。緊繃的意識形態氛圍令人不敢發言,兩會代表和委員的觀點未必能夠充分通過媒體展現出來。

台灣新國會應該維護尊嚴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新國會要反映台灣新民意》認為,中國"兩會"各有兩、三千人參加,絕非有效會議之合理規模,其形式大於實質,事所必然。儘管如此,"兩會"仍是觀察中國政治的重要場合。習近平黨政軍大權在握,從政治強人到黨核心的地位正逐步確立,以致原屬總理場子的人大,今年將變成他的個人秀。

社論說,除了中國自己的家務事外,它併吞台灣的野心毫不掩飾,"兩會"因此也是其宣示對台灣政策方向的場合。社論主張,台灣新國會反映新民意,"在中國政策不能貶抑自己國家的尊嚴與國格。國會如能堅定處理對中國關係,既忠實反映民意,維護國家尊嚴及利益,也可為新總統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提供更有利的迴旋空間、彈性與籌碼"。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