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讓種子飄落你家的花園,長出自由花

2023年5月28日

曾擔任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司儀多年、劇團「六四舞台」創辦者列明慧表示,希望讓不能在香港存在的《5月35日》,能在其他地方活下來。「等風起時,讓爭取民主自由的風箏飛得更遠,讓種子飄落你家的花園,長出自由花」。

香港支聯會從1990年至2019年每年舉辦六四燭光晚會。2021年支聯會解散後,香港市民2022年在六四紀念日之際自發到維園一帶舉電筒或用手機燈光悼念六四死難者。
香港支聯會從1990年至2019年每年舉辦六四燭光晚會。2021年支聯會解散後,香港市民2022年在六四紀念日之際自發到維園一帶舉電筒或用手機燈光悼念六四死難者。圖片來源: Isaac Lawrence/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新書《5月35日:創作.記憶.抗爭》(一八四一出版)推薦序之一《六四舞台在恐懼中擇善固執》,作者列明慧曾擔任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司儀多年,並創辦劇團"六四舞台"(在《國安法》的壓力之下已於2021年解散)。列明慧說,"六四舞台"的成立是本著以戲劇形式,讓人認識六四真相,反思人性。每一個製作,我們都著重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回顧八九六四,從天安門廣場上風風火火的青春熱血、血腥鎮壓後內地一片白色恐怖、營救被迫逃亡人士的"黃雀行動"、流亡海外學生領袖的漂泊零落、國內維權人士被打壓逼迫牢禁、到白發斑斑的遇難者家屬沉鬱而終。即使寫的演的是當年故事,引發出所思所想卻盡是香港的當下。香港人在這場民主運動中從不缺席,也成就了香港本土政治運動的重要脈絡,塑造著香港人在當代中國扮演的重要角色。

2021年10月,列明慧帶著《5月35日》的版權移居海外,在台灣、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舉辦過舞台劇錄影版的放映會,說六四真相的同時,也說出香港的故事。她說,期望是次劇本集在台灣出版,能記錄時代、見證時代,更希望將這個出色的粵語劇本,翻譯成國語及英語,有利不同地區的劇團可以搬演。讓不能在香港存在的《5月35日》,能在其他地方活下來。"等風起時,讓爭取民主自由的風箏飛得更遠,讓種子飄落你家的花園,長出自由花"。

真正的喜劇會讓專制者不安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網路媒體"改變中國"(China Change)發表文章《笑話之外》,梳理了中國喜劇團體"笑果文化"的興起與發展。作者曹雅學說,年輕的中國脫口秀演員身上沒有官方電視台那些娛樂人身上的油膩、虛假、和媚態。他們真誠而自然,散發著前兩輩中國人身上難以見到的一種清新的氣質。"儘管他們說著極不自由的脫口秀,但我斷定他們是內心自由的人"。

作者表示,一邊看他們的喜劇,就已經開始為他們隱隱擔心:"如果這些年輕喜劇演員和他們的觀眾在我眼裡是正常人,那麼在審查者眼中,他們肯定就是異物了。誰都知道,真正的喜劇會讓專制者不安。"

作者認為,即使脫口秀行業小心避開所有"敏感"話題,中共也不會允許脫口秀在中國大搖大擺地生長,因為中共知道,在包括思想與娛樂在內的文化市場上,黨文化沒有競爭力,無法獲得青年人的心;而游離於黨的控制之外、不以歌功頌德為目的的節目,哪怕只是大眾娛樂,本身就是對黨的威脅和冒犯。

華裔僑民能在移居國"歲月靜好"嗎?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爭議的來龍去脈,以及背後更重要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繁星指出,微信在網信辦以及其他中國政府部門的要求下審查其平台上的內容,審查的壓力同樣會壓迫加拿大本地的中文媒體以及創作者。加拿大政黨在短期內意圖獲取華裔選民選票的思想,可能導致了干預選舉的事件不斷惡化。不論是早年多倫多大學中國留學生針對藏裔人權人士的網路暴力,還是麥克馬斯特大學中國留學生代替中國外交人員監視騷擾維吾爾演講嘉賓事件,都沒有得到來自聯邦一級政治人物或者官員的重視。而在近期,加拿大被媒體報導同樣出現了中國的海外警察局,比起美國直接逮捕關聯人士相比,加拿大的處理方式則低調許多,公開報導並沒有發現任何人因為海外警察局的設立而遭到逮捕或者起訴。

文章說,對於更多的新老移民、上班族,和小企業主來說,或許他們在加拿大,乃至北美的生活目標並非與政治相關,並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是同情中國共產黨的"愛國華僑",也不意味著他們的人生終極目標是推翻共產黨的統治。對於拋棄原生國家所擁有的人脈、資源,來到新的環境重新開始的大多數人來說,那些宏大的目標距離他們的生活未免太遠。但另一方面,對於普通人來說,保持沉默的成本正在增加,不論人們是否對加拿大本國的政治感興趣,他們的生活將不得不被捲入未來的政治議題當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