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十九大前的五方博奕》,作者范疇認為,從今天到10月18日之間,未來3至5年的東亞命運、甚至世界格局,將被習近平、反習聯盟、郭文貴、金正恩丶川普这五方博奕所決定。台灣雖不是一方,但也不在方外,因為台灣地處東亞。
文章說,這場博弈,已經到了分秒必爭的終局回合。北京、紐約、華盛頓、平壤,隔著國際日期變更線,已經進入24小時無休的緊繃狀態;各方的算計,其複雜度超過了圍棋棋盤,每一方都有牽動大局的棋步,每一方也都有殺手王牌。金正恩當下的唯一算計,就是下一次核爆試驗或發射導彈的日子,參照點就是10月18日。是否在10月18日之前按鈕,這是一個可以用來和習近平、或反習聯盟、或川普做大交易的籌碼。如果習拒絕和金正恩做交易,金正恩就會在19大舉辦的三周至兩周內,也就是9月30日至10月11日之間,再度進行核爆或射彈。
文章認為,郭文貴所爆出的中共高層腐敗內幕,已經對原本就鬥爭激烈的19大人事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這項威脅,必然對還在日夜變化的19大前人事鬥爭產生巨大影響,而且亦將衝擊19大後的中美關係;而美國國會和政府,是否打算利用這個關鍵時刻與習近平做某種交易,沒人可預知。
中共十九大期間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是誰將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對此,民間廣為「競猜」。常委名單如今正式公佈,他們都有著什麼樣的仕途?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Peng外界非常關注的政治局常委人選問題如今水落石出。本周三,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他們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韓正、汪洋、趙樂際及王滬寧。《華爾街日報》指出,名單中含有習近平的親密盟友,但不包括一位潛在接班人,這將確保習近平能夠主導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決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W.Zhao《南華早報》7月中旬爆料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有習近平"大內總管"之稱的栗戰書的家人在香港擁有巨額資產。但是這份馬雲控股的報紙很快將該文刪除並登出「澄清」說明。此次爆料和收回被外界解讀為涉中共19大前夕高層內鬥。67歲的栗戰書是中共高層內最有權勢的人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Sputnik/S. Guneev出生在上海的韓正現年63歲。2003年,時年49歲的韓正便擔任上海市長,創下歷史紀錄。但此後除了曾短暫代理因違紀而被懲處的陳良宇出任市委書記,一直擔任上海「二把手」(市長),直到2012年才「轉正」成為上海市委書記,並同年進入中共政治局。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The Yomiuri Shimbun2017年7月19日,中國副總理汪洋在美國分別與美國財長姆欽(Steven Mnuchin)和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談判。一直以來,1955年出生的汪洋是各界眼中的十九大入「常」熱門人選,有分析人士猜測,汪洋似乎獲得中南海的力挺。有意思的是,他也曾擔任重慶市委書記,而其繼任者就是後來被判無期的薄熙來。
圖片來源: Reuters/Y. Gripas與習近平一樣,趙樂際的老家也是陝西。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他為中紀委書記。他在西部省份長期工作,習近平成為中共總書記之前,兩人從未共事過。之前有媒體將他與另外一名入「常」熱門陳敏爾作比較,港媒「01」在十九大召開前夕曾指出,趙樂際作為現任政治局委員入常,比中央委員陳敏爾「跳級」入常更具說服力。事實正是:陳敏爾落空。圖為趙樂際(右)與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Wire/Xinhua/T. C. Wey與汪洋同歲的王滬寧(62歲)本為一名國際政治學者,原來在復旦大學教書,九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央政策研究室,現在已經成為主任。王滬寧歷經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代中共領袖,堪稱「三朝智囊」。《紐約時報》指出,他或將主管黨的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Wong54歲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5名委員中最年輕的兩人之一,另一位就是「落馬」的孫政才。十九大之前,據多個接近中共領導層的消息來源透露,胡春華也是進入中央政治局7人常委會的候選人之一。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現年57歲的陳敏爾同習近平關係密切,是一名迅速崛起的政壇新秀。孫政才落馬後,陳敏爾遠赴重慶擔任市委書記。有觀察家之前曾猜測,陳敏爾在十九大上可能跳過政治局委員,直接連升兩級成為常委。圖為去年四月,陳敏爾(左)訪問韓國時與韓國外長尹炳世會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epa/Yonhap 按照中共內部所謂政治局常委「七上八下」(67歲以下可留任,68歲以上卸任)的不成文規定,現年69歲的王岐山應該無法繼續留任。但不少分析家之前分析,作為習近平反腐運動的主要執行者,身兼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可能打破慣例,在十九大後繼續擔任常委。香港《蘋果日報》指出,現在他的名字不在常委名單之內,但王的政治生涯不會完結,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有可能安排他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之前的常委中,有5人卸任離職:他們分別是王岐山、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和張高麗。強勢的習近平是否會在兩屆總書記任期之後尋求連任,突破常規,5年之後就會知曉答案。
圖片來源: dapd/DW 香港颳起"文革"批鬥風?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中共發炮 中大跪低 LSE企硬》,作者李平說,在中共喉舌點名批鬥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責令大學校長們站出來與港獨切割後,中文大學率先跪低。中大校長沈祖堯昨日宣佈,學生會應盡快移除鼓吹港獨宣傳品,否則會由校方主動移除,而發表侮辱性言論的學生也會受到調查和處理。令人感慨的是,校訓與中大相似的倫敦政經學院(LSE)則發聲明,關注被判囚的學生周永康,願意提供一切的支持確保周永康可以完成在LSE的課程。
文章認為,中共官方媒體在北京、香港同時炮轟香港的大學校長,颳起文革式的批鬥狂風,無異於要摧毀香港校園的"博文"根基,只要大學守中共的"禮"。在經歷梁振英、張曉明近年連手操弄後,黨媒對香港的殺傷力越來越犀利,其言論儼然被政界、商界、學界奉為聖旨,香港的法治、商業自由、學術自由都不堪一擊。
校長墮落之害甚於特首
香港《獨立媒體》發表文章《香港衰亡,非亡於梁振英,弊在沈祖堯》,作者何其美認為,香港衰亡,不是亡於梁振英之流;而是亡於一班掌握權力的大學校長、法官之輩,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捍衛建制。
作者說,"我知道有人會堅信沈祖堯的人格,當然我也不是說他已變成梁振英、李國章之流。沈祖堯只是在本應讓思想自由衝擊碰撞的大學,想要一個'安靜'的校園。但對我來說,在躁動不安的年代,'安靜'的大學,無異於宣告一座城市的死亡。打一個醫學一點的比喻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徹底衰敗了"。
非西方態度全球復興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習近平、安倍、莫迪,強人領袖如何利用西方民主》,作者馬凱碩認為,在過去200年中,西方的力量異常巨大,即使在後殖民時代也是歷史的主導者。然而,西方所犯的錯誤卻助長了艾爾多安和普京等鲜明反對西方的領導人。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實力下降,非西方態度出現了全球復興。
文章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安倍晉三和莫迪處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環境之中,但三位領導人在文化上卻有著相似之處:他們都對自己的民族身份認同有著深厚的信心。一百年前,印度、日本和中國的領導人要求自己的人民效仿西方,向前邁進。中國的孫中山和印度的拉賈•羅姆•莫罕•羅伊(Raja Ram Mohan Roy)等人的言論都說明了模仿西方的需求。如今,這樣的想法甚至根本不會浮現在安倍晉三、莫迪和習近平的腦海裡。相反,這三人都告訴自己的人民,要牢記本國的光榮歷史。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對西方言聽計從,強大的民族主義領導人的持續復興是不可避免的。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