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金馬獎,台灣,一點都不能少
2018年11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端傳媒》發表文章《一個金馬,各自表述,電影可以超越語言嗎》,作者賈選凝說,因導演傅榆所發表的得獎感言直接涉及兩岸關係中最敏感的統獨爭議,從而徹底改變了今年金馬頒獎禮的基調,更讓後半程的頒獎典禮無形中轉變為一個政治化的話語舞台,"一個金馬,各自表述"的暗湧,隔著屏幕呼之欲出。
文章說,台灣的輿論場卻並非一個"藝術至上"丶可以將"藝術"單獨切割出去談的大環境。台灣人早已習慣了政治論述的常態化,生活與政治難分難解,不同的議題與立場乃至這座島嶼的未來命運,也都可以在公共場域中被論述。傅榆的表態在他們看來,就和丁寧領獎時力挺同志平權要將獎項"獻給所有同志朋友"一樣平常。他們不會認為在金馬的頒獎舞台上,有哪些敏感底線需要避忌;他們也同樣無法理解大陸影人希望"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幽微心情,只能說兩岸影人各自面對的語境丶對於公共論述的訓練乃至背後的整個政治生活經驗都大相徑庭。所以一方眼中百無禁忌丶言論自由的舞台,在對方心目中,卻是渴望回歸創作初心丶不染紛爭的"淨土"。
"兩岸一家親",誰更令人生氣?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關於涂們,台灣人在氣什麼》,作者陳嘉君說,今年金馬獎頒獎典禮,充滿了各式各樣自由與不自由的表態。有趣的是,人們對表態的激動反應。顯然,看戲的比演戲的更入迷。涂們把來台灣頒獎說成他來"中國台北",見到老朋友說跟我們"兩岸一家親"。前者不懂作客之禮,後者是把"朋友"都工具化丶政治化了。與其罵他,倒不如自我反省一下。來100個1000個像涂們這種中國人,台灣也不會倒。真正嚴重的是,在台灣內部掌握政治丶政黨與政權的人,他們的"表態"在幹什麼?
文章說,面對柯文哲與宋楚瑜的兩岸一家親,不能以他們擁有言論自由這般輕佻的想法幫他們辯護。台灣的政治人物太輕鬆了,因為大多數的台灣人民只喜歡看狗表演馬戲,然後笑一下或罵一下。台灣的知識分子,在白色恐怖時代都是涂們,樂於登報表態過他們自己安全的日子;在此時自由的時代,他們樂於在網路上嬉笑怒罵假議題,或勇敢地主張過去很危險的主張。憂國憂民的人都會理解,台灣真正的政治議題,是如何捍衛主權獨立,如何確保國家安全,如何在中國崛起的霸權的邊緣下生存下來,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美中台日的國際關係中生存下來,如何在舉步維艱的國際政治中存活下來,如何發展一種不容易被擺布的經濟模式,如何建立人民強烈的歷史意識,如何用文化力量團結我們的國家。
人權與貿易掛鉤?中共說了不算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人權與貿易再掛鉤勢不可擋》,作者李平說,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年度報告,關注香港民族黨及馬凱事件,建議重新檢視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這份報告把香港人權與關稅區掛鉤,只是美國政商界反思當年把對華最惠國待遇與人權問題脫鉤後果的一部份,人權問題與貿易問題再次掛鉤已是大勢所趨,中共和林鄭政府如果以為還可以繼續一邊踐踏人權一邊享受貿易紅利,到頭來只會禍國殃民。
文章說,特區政府丶外交部駐港公署的回應已是公式化,未曾顧及工商界丶金融界丶科技界對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地位的憂心甚至恐慌。親共議員更宣稱,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是《基本法》賦予的。《基本法》規定的,香港就會享有?美國丶歐盟承認不承認,看的是香港自治狀況是否符合《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一旦西方國家重拾人權與貿易掛鉤的思路,林鄭政府還要與中共一個鼻孔出氣,豈不是要讓香港加速滑向深淵?
美中貿易戰繼續,中國經濟風險提高
台灣《新新聞》發表文章《美期中選舉不會改變中美貿易戰》,作者蔡明芳認為,美國期中選舉結果顯示,中國對美國農產品課征高額進口關稅並未對美農業州選舉結果有顯著改變。若中美貿易戰持續下去,加上品牌供應鏈廠商出走中國,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將大幅提高。
文章說, 對照美國聯准會不斷釋放升息的訊息,美中兩國經濟現狀高下立判。再者,過去習近平指示做好包含穩就業丶穩金融丶穩外貿丶穩外資丶穩投資丶穩預期等"六穩"工作,也顯示中國對於經濟穩定的渴望。除了中美貿易戰外,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丶勞動與環保條件的要求趨嚴等都使得許多供應鏈開始往東南亞國家移動。例如,製鞋與紡織業已逐漸撤出,近期許多蘋果(Apple)供應鏈廠商也不斷釋放出遷廠的消息。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