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 「台灣人已經在自己家了!」

張平(摘編)
2019年11月10日

有台媒評論質問對台灣人溫情喊話的央視主播海霞:「現正陷入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香港人、被關押氣力啊強迫接受勞改的維吾爾族人以及慘遭無情殺害的西藏圖博人,他們到底是不是你們老喜歡掛在口中的『中國人』? 」

Taiwan Taipei Chinesische und Taiwanesische Flagg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R. B. Tongo

(德國之聲中文網)《風傳媒》發表文章《你家不是我家!香香正被"家暴",灣灣不去你家啦!》,作者陳昭南說,央視主播海霞小姐呼喚"灣灣,回家吧",這是中國電視上經常出現的一種中共製式政令宣導,中國人民早已習以為常,沒甚麼可大驚小怪的。但在台灣多數人眼裡,卻很可能要感到渾身不對勁。所以,很快就有人在網上回嗆:"看到香香每天被嚴重家暴,灣灣已經怕死了,有誰還敢到你家?"

文章說,海霞小姐的溫情喊話之畫面,最容易讓人產生的聯想無非就是:"現正陷入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香港人、被關押在集中營裡被強迫接受勞改的維吾爾族人以及慘遭無情屠殺的西藏圖博人!於是我們是否該直接質問掛著笑臉的海霞小姐:他們到底是不是你們老喜歡掛在口中的『中國人』?再進一步質問:北京低端人口、遍及全中國的成千上萬的上訪維權人士們是不是你所說的『中國人』?答案如果是,何以他們會被你們如此殘虐地對待?為何你們不願意拿出真心對待你們自己的同胞呢?答案如果不是,那台灣人又怎麼可能會接受自己應該是你掛著笑臉所說的『中國人』呢?"

文章引述一句回應:"多謝關心,我們台灣人已經在自己家了!"

當年挪威反抗納粹的"勇武青年"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納粹眼裡那些傷亡都是"暴民"咎由自取》,作者李濠仲說,挪威國家圖書館檔案室收藏許多當年納粹佔領時期的口述歷史,詳實紀錄挪威人在自己土地和納粹軍官周旋的一幕。挪威人的反抗方式之一,則是由一群頭戴古典貝雷帽的年輕人,成天騎著腳踏車在城市裡四處打游擊和製造騷亂。而今被立為抗納粹英雄銅像的,在當時多是二十歲上下的青年。

文章說,那時,德國人認為自己是在替弱小的挪威創造遠大的未來,相信挪威人都會很樂於接受一個更強大的政府統治,很難相信自己是如何受到挪威人鄙夷。以至有次一名德國軍官終於忍不住在街上咆哮說:"我來到這個地方整整一年了,卻沒有一個挪威女孩或婦女願意和我太太好好說個話,你們簡直跟冰一樣,這是個什麼樣的鬼國家?"

文章說,以今日香港對照,儘管程度上無法等而視之,但也差不多符合了那個時期極權納粹的統治元素。在當時納粹的眼裡,今天香港的勇武一樣也會是暴民,魁儡政府一樣只能順從上意,至於一地動亂的傷亡罪過,千錯萬錯都會是"暴民"咎由自取。今昔對照,壞不只壞在歷史真的會重蹈覆轍,更壞在我們一樣都在這段情境雷同的歷史進行式中。

科大學生周梓樂去世的消息引發港民大規模集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林鄭有心消除公眾疑慮,必須啟動獨立調查

《蘋果日報》發表文章《獨立調查學生死亡案刻不容緩》,作者李平說,在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墮樓的科大學生周梓樂傷重不治,特區政府罕有地在官網發布新聞公報,表示深感難過和惋惜,並慰問其家人。警方和消防也極速舉行記者會,試圖澄清周梓樂墮樓與警方無關、警方沒有阻撓消防救人。但是,無論是太子站8.31事件,還是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生陳彥霖浮屍事件,都已證明,由警方或業主公佈部份閉路電視錄影,對公眾不具說服力,甚至是越描越黑。如果政府有心消除公眾疑慮,必須立刻啟動獨立調查,讓科大、立法會、區議會的代表及法律界獨立人士參與。

文章說,6.12事件也說明,政府和警隊如果不就單一事件進行獨立調查,結果只會讓問題惡化,捲入越來越多的事件和人物。林鄭政府如果今次再放棄就單一事件進行獨立調查,只能說明政府與警隊有意與市民為敵,而不是有心服務香港。

中國比奧威爾筆下的"老大哥"更可怕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當"老大哥"已經不夠嚇人》,作者LORA KELLEY在討論中國等極權國家的監控時認為,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出版70年後,"老大哥"(Big Brother)仍是大大小小監控的代名詞。監控的未來看起來要比"老大哥"這個隱喻能夠表達的範圍更廣、更具侵入性。我們在朝這種方向行進,我們將需要有更好的隱喻,能夠準確地表述政府和私人監控的分散性、歧視性,以及常常隱秘的本性。

文章說,"老大哥在看著你"是奧威爾書中不斷重複的(凶惡)老調。雖然讓人不寒而慄,但它並不能準確地表述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例如,在奧威爾的大洋國,公民們並不會面臨私人資金研發的無人機的威脅,也沒有蒐集他們訊息的應用程式,或警察把他們駕照上的照片用於辨認列隊的問題。在現實世界中,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監控威脅,它們超出了甚至是最嚇人的政府協調監控。"老大哥"一詞只描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文章寫道,記者伯拉斯基(Noah Berlatsky)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撰文說,使用"老大哥"一詞是對公眾的主動誤導,讓他們誤以為監控國家(surveillance state)的重壓平等地落在所有公民身上,而不是更多地落在弱勢群體和邊緣人群身上。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