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物權兩難及股市困境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3月10日

經過五年討論、收集一萬五千條建議、修改七次的中國物權法草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難產的法律。星期日新蘇黎世報撰文介紹了中國從集體所有制轉向私有制的艱難之處:

措手不及圖片來源: AP

「人大本來要在2006年通過這一法律草案,但草案受到了批評。議員不聽命,公眾也參與討論,這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情況。老左派抱怨這一法律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保守陣營擔心這樣做將使許多非法獲取的財富合法化,會助長腐敗。

數十年來,黨在物權問題上懸在半空並非偶然。社會和私人財富的重新分配是中國國家改建的最複雜問題之一,是社會公正和經濟政策之間的一場大劈叉。九十年代時,成千上萬國有企業的經理通過獲取股份使國有企業變成了私有企業。雖然不少企業扭虧為盈,但正如香港經濟學家郎咸平所說,『這等於一個打掃房子的清潔女工得到了整幢房子。』

更為困難的是中國九億農民的處境。物權法要保護他們的財產免遭剝奪,但許多地方的貧富差距在繼續擴大。農民今天擁有土地使用權,所有權屬於集體。對農村居民來說,這是一種很合適的所有制形式,但是出賣土地得到的金錢往往流入了地方黨政幹部的腰包。」

中國股市的三大缺陷

上海股市的噴嚏引發了全球股市感冒。雖然中國的股市行情正在恢復,但世界各大股市仍在滴血。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以以下這段話揭開了中國股市的話題:

「中國的股市有三大缺陷:掛牌上市企業狀況難以評估、股值價位高並聽命於政治決策。去年,在禁止一年多以後,政府重新批准一些企業掛牌上市。中國股市不僅有投機,而且形成了投機泡沫。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等主流股票的市盈率高達70%,而德國安聯公司僅為10%。更糟糕的是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比,中國大陸股民購買同樣股票要付出更多的金錢。兩地上市的37種股票中,九種股票在中國大陸的價值是香港的一倍。

儘管如此,大陸的中國人仍然購買股票。他們除了股票投資外沒有別的選擇,但難處在於沒有人知道投資的對象經營情況如何。在中國經濟界,做兩本帳是微不足道的過失,股民購買股票時只能把希望寄託於十三億人口的市場永無止境的興旺發展上,但希望不能代替經驗。

這正是危險所在,北京的政界人士已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採用共產黨的歷來做法:利用宣傳工具進行宣傳。二月初,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就對中國國內股市的泡沫上漲發出了警告,他說,投資者應考慮風險。中國報紙把這位共產黨幹部捧為『中國的格林斯潘』,因為美聯準前總裁也同樣對股市過熱提出過警告,但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