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各自耗時數月測量這座世界最高峰之後,中國和尼泊爾周二(12月8日)宣佈了珠穆朗瑪峰的 "修訂高度": 8848.86米(29032英呎)。新高度比尼泊爾前官方高度增加了1米,比中國前官方高度增加了大約4米。
尼泊爾於2019年5月派遣一支測量隊前往峰頂,而中國的測量隊則於今年年初出發。這是尼泊爾首次獨立從事這樣的測量。全球變暖和2015年的地震讓人猜測珠峰高度可能發生變化。
尼泊爾此前宣佈的珠峰官方高度為8848米。這是印度測繪局(Survey of India)在上世紀50年代初勘測的結果。
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人埃德蒙德‧希拉蕊和他的尼泊爾向導丹增‧諾爾蓋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
圖片來源: DW/S. Nestler「有風雪,天氣條件不好。探險隊29日離開營地,希望天氣轉好。」這封加密的電報於1953年6月1日發到倫敦,正趕上英國女王慶祝加冕的日子。電文的真實含義是:紐西蘭登山者希拉蕊(Edmund Hillary )和他的尼泊爾向導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於5月29日登上了珠穆朗瑪峰。英國舉國歡慶。
圖片來源: DW/S. Nestler希拉蕊(右)和丹增諾爾蓋剛剛離開珠峰,他們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消息就傳開了。尼泊爾和印度都表示這個勝利屬於本國。據說第一個登上峰頂的是向導丹增諾爾蓋。許多年以後,希拉蕊才揭開了這個秘密:他在丹增諾爾蓋前面到達了頂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接下來的3年裡,世界頂級登山運動員在不同季節、從各個方向和山脊面登上了珠穆朗瑪峰。1978年,來自南蒂羅爾的邁斯納(Reinhold Messner,右)和奧地利人哈伯勒( Peter Habeler,左)首次在不用氧氣瓶的情況下登頂成功,樹立了登山歷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90年代,攀越珠峰的人越來越多,每年都有數百人在山下安營紮寨,試圖登上世界之巔。迄今為止已經有6000人次登上這座山峰。每逢為數不多天氣晴好、適宜登頂的日子,兩條主要線路上常常排起長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要從容完成上山和下山,至少需要4個天氣穩定的日子。由於幾乎所有登山者都是用同樣的天氣預報來源,多數人會同時出發。上百人在同一天攀登珠穆朗瑪峰,已經不是罕見的現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沒有當地向導的幫助,大多數登山者的活動範圍不會超出大本營。向導探明穿過危險的坤布(Khumbu)冰川的路徑,用梯子和繩索加固道路,直到峰頂,供參加商業組團的業餘登山者攀登時使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珠穆朗瑪峰下每年都會創造新的紀錄。今年年初80歲的日本人三浦雄一郎(Yuichiro Miura)登上珠峰,成為征服這座8848米高峰的年齡最大的攀登者。而最年輕的登山者是美國人喬丹‧羅梅洛(Jordan Romero),2011年登頂時年僅13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03年一架直升機在登山營地附近墜毀,造成兩人死亡。10年後的今天,直升機在珠穆朗瑪峰腳下起降已是家常便飯。曾有一名登山者被直升機從7800米高處運出,這是迄今為止在喜馬拉雅山區進行的海拔最高的直升機救險行動。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尼泊爾向導Apa Sherpa已經21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但他的這一紀錄受到了挑戰。今年春季他的同胞Phurba Tashi平了這一紀錄。 Apa Sherpa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珠峰向導生涯。2010年他最後一次登頂後,展開了一幅「大字報」,呼籲保護全球氣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氣候變化沒有在珠穆朗瑪峰腳下止步。過去50年中珠峰周圍的冰雪體積縮減了13%。2009年尼泊爾政府在珠峰腳下召開了一次有象徵意義的內閣會議,為防止高山反應,與會者都戴上了氧氣面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尼泊爾今天的發展也得益於珠穆朗瑪峰。登山旅遊業的收益是這個貧窮國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5月29日是國際「珠穆朗瑪峰日」,尼泊爾每年都紀念1953年人類的首次登頂。今年首都加德滿都的廚師也在這一天表達了自己的驕傲之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有人認為,應該限制攀登珠峰的人數,但迄今為止當地政府拒絕了有關建議。誰又能為此責怪尼泊爾人呢?
圖片來源: DW/S. Nestler 在此以後,多個團隊進行了重新測量,每一次都得出不同的結論。德國巴伐利亞科學與人文學院的格拉赫(Christian Gerlach)告訴德新社記者,珠峰的最新官方海拔高度可能更加準確,不僅因為測量方法有所改進,而且2015年地震導致板塊構造有所改變。
聯合測量:"永恆的友誼"
格拉赫說,氣候變化導致的積雪融化也有可能影響高度。
尼泊爾最初打算單獨進行測量,但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到訪之後,以兩國 "永恆的友誼 "為號令,測量成為一個聯合項目。
為了完成測量工作,兩國團隊各自登上珠峰,用角度編碼器和GPS接收設備進行測量。
珠穆朗瑪峰是地球上最具魅力的山峰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絡繹不絕。
去年,創紀錄的連續死亡事件和峰頂大擁堵景象使得珠峰成為媒體焦點。今年的登山活動因為新冠疫情而取消,這自2015年因大地震禁登以來,珠峰首次獨享清閒。
從大堡礁到壯麗雄偉的冰川,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去參觀游覽那些在氣候變化中遭到嚴重破壞和威脅的景點。然而遊客的增多反而進一步加快了這些美麗景觀消失的速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cPhoto/SBA乘坐飛機前往地處偏遠且面臨威脅的自然奇觀區會給氣候造成多大的損害?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丘吉爾市被稱作北極熊之都。當地一個特色產業就是提供北極熊觀賞之旅。研究機構在2010年對當地的北極熊觀賞旅遊產業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這一旅遊業務一年會造成20兆吨碳足跡。氣候變化意味著,這些龐大的肉食動物未來恐怕只能在人工飼養下才能存活。照片上北極熊如此近距離地與人類發生接觸更讓人感到不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cPhoto/SBA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年去澳洲大堡礁旅遊的遊客中69%的遊客表示,他們想「趕在太晚了之前」,參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的世界遺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即便我們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世界上仍有99%的珊瑚會滅絕。而遊客的觸摸或者對珊瑚礁造成的污染甚至可以加快珊瑚滅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 Probst除了北極熊之外,兩極冰川消亡是代表氣候變化的另一個標誌性現象。雖然需要支付大筆費用,但是搭乘巨型郵輪在正在消融的冰川間穿行,這肯定是一種令人難忘的經歷和體驗。上世紀90年代初,每年去南極旅遊的遊客數量約為5000人。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量就已經超過46000人。
圖片來源: S. Weniger/M. Marek人們不需要遠赴南極去看冰川消融,在非洲山頂終年覆蓋積雪的乞力馬扎羅山景色壯闊,旅遊業每年可以為當地帶來5000萬美元的收益。每年都有大量遊客試圖攀登乞力馬扎羅山,但這帶來的後果卻是,山頂積雪融化、冰川已萎縮85%。科學家們估算,大約在2022年至2033年間,乞力馬扎羅山峰頂的冰川將會完全消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Schnoz美國冰川國家公園設立於1910年,當時公園裡冰川冰河數量超過100個。現如今這一數量已經減少至20多個。這也顯示出氣候變化的激烈程度。每年近300萬遊客來這裡登山遠足,欣賞「美洲大陸上的王冠」。但這可能也是欣賞「冰雪王冠」的最後機會了。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Aurora/J. Miller馬爾地夫是非常經典的旅遊勝地。1200座珊瑚島被碧藍的海水環繞,岸上沙灘雪白。2017年,當時的馬爾地夫总統決定修建新機場以及大型旅遊勝地,可以滿足較現在7倍的遊客量的渡假需求。馬爾地夫总統想利用這些收入修建新的島嶼以及用於國民移居他地。
圖片來源: Colourbox不只是島嶼會隨著海平面的升高而下沉,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的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也在逐漸消失。上個世紀,當地人把這片沼澤地一半的面積改造成農田。現如今沼澤地的水質一再惡化。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
圖片來源: Imago/Robertharding/F. Fell加拉帕戈斯群島總是會被和達爾文的進化論聯繫在一起。但現如今,旅遊業和環境變化卻對當地的物種進化造成巨大威脅。由於海水溫度升高,加拉帕戈斯群島獨有的爬行動物海鬣蜥已經無法找到足夠的食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旅遊業列為對這片群島構成的最大威脅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Kaufhold 張平/ (美聯社、德新社)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