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瑞典調查:無證據顯示中國貨船蓄意破壞海底電纜

2025年4月15日

瑞典當局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一艘中國籍貨輪在去年有意拖錨,導致波羅的海兩條海底電纜被切斷。

圖為「伊鵬3號」
瑞典事故調查局(SHK)周二(4月15日)發布報告表示,無法確認中國籍散貨船「伊鵬3號」在瑞典東南海岸外拖錨一日半、航程180海裡期間,是否蓄意破壞了兩條通信電纜。圖片來源: Mikkel Berg Pedersen/Ritzau Scanpix/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典事故調查局(SHK)周二(4月15日)發布報告表示,無法確認中國籍散貨船「伊鵬3號」在瑞典東南海岸外拖錨一日半、航程180海裡期間,是否蓄意破壞了兩條通信電纜。

事故兩種可能性

這艘建於2001年的船隻,隸屬中國寧波伊鵬航運公司。SHK指出:「事件存在兩種可能性,其中一種是該船故意投錨,意圖破壞海底基礎設施。」

但報告也指出,反對這一假設的論據是,「高速釋放錨鏈存在嚴重風險,極有可能對船隻及操作錨鏈的船員造成傷害。」

另一種可能是錨鏈未被妥善固定或完全未固定。但報告補充道,船體未受損以及錨鏈在海底停留時間之久,某種程度上也不支持這一說法。

波羅的海電纜破壞事件頻發 德國海軍參與北約巡邏使命

02:2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海底電纜接連受損引發對「混合戰爭」的擔憂

2023年11月17日,連接瑞典哥得蘭島與立陶宛的Arelion通信電纜受損。次日,連接芬蘭與德國的C-Lion 1通信電纜在瑞典厄蘭島以南海域被切斷

SHK表示,事發一個多月後,才獲准登船檢查「伊鵬3號」的錨鏈並與船員進行問詢,但始終未能獲得該船的任何電子數據。

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波羅的海地區緊張局勢升高,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後,海底電纜和其他基礎設施接連受損,引發外界對「混合戰爭」的擔憂,許多專家與政治人物將矛頭指向俄羅斯。

瑞典、芬蘭和德國均已就2023年11月17日至18日的事件展開調查。瑞典警方表示,他們懷疑事件涉及「破壞行為」

不過,SHK也強調,其評估「並不妨礙瑞典檢察機關就涉嫌犯罪啟動初步刑事調查」。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