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環境危機讓北京的信譽「面臨考驗」

Gabriel Domínguez 2015年3月6日

當中國空氣污染成為人大會中心議題之際,總理李克強再次發誓要對其進行治理。然而這就夠了嗎?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分析師希爾頓。

China / Volkskongress / Li Keqiang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今年的人大會議對於採取有效措施治污有多重要?

希爾頓:人大會的重要意義在於,可以看到中國政府開始嚴肅對待這個問題,特別是鑑於紀錄片《穹頂之下》在上周引起的不同凡響的影響。不過迄今為止,我們還沒看到任何令人驚喜的新措施。

自2006年起,中國政府開始正視空氣污染問題,並在減少二氧化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空氣品質在總體上-特別是在顆粒污染物方面-持續惡化。這主要是因為燃煤和油品品質差。

在過去幾年,中國主要城市定期因"空氣末日"(airpocalypses)遭殃。中國政府意識到其信譽和執政合法性,因為中國環境危機而面臨考驗。中國政府既希望採取行動,也希望其行動為民眾看在眼裡。去年,一部新環保法出台,大幅加重對污染的處罰。

如同李克強所說的一樣,一個持續性困難是(對新環保法)有效的貫徹實施和一個有效懲治違規者的強大司法系統。

希爾頓是"中外對話"的創建者和主編圖片來源: BBC One

但是怎樣做才能有效治理這一問題呢?

淨化中國空氣要求根本性改變該國的能源結構,主要是大幅減少煤炭的使用。另外也要求對碳排量進行限制,改善燃料品質。

即便如此,中國城市居民想要看到真正的改善可能需要至少十年。這對於政府而言不易,因為人們已經開始失去耐心。對於違規者人所共見的處罰有助於說服人們,政府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但這恐怕還不夠。

在實施改革時當局都面臨哪些挑戰?

落實環境改善在哪個國家都不容易。其他國家從強大的公民社會、牢固的司法系統以及有效、全面的監察體制和自由媒體中得到支持。目前中國這些都不具備,因此法律仍然慣例地被忽視。中國政府已經採取措施來加強環保法庭系統,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另外,或許是因為《穹頂之下》,公眾更敢於向環保部熱線來舉報違規情況。除此以外,一些結構性改革讓一些主要工業領域也開始轉變,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中國城市的設計與規劃,讓國家電網進行改革--而這些改革是為目前的既得利益集團所抗拒的。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

在中國落實有效的治污措施有多緊迫?

環境、社會和政治上都很緊迫。中國工業革命造成了嚴重惡果:空氣、土壤與河流污染影響人們的健康、食品安全以及能源,而這些都很重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部分中國人為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而高興。然而當(發展的)全部影響更鮮明地呈現出來,他們高興不起來了。當經濟發展放緩時,他們更可能責怪政府。

污染問題如何影響中國企業以及可能的外國投資?

外籍人士,特別是那些帶著小孩的外籍人士,越來越不願意在中國大城市居住。而污染對於商業和投資的影響更為複雜:中國企業正逐漸開始將環境風險看作是一個重要因素。

一些企業將因為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而受到影響,另一些則不得不關閉或因為無法

達標而被政府罰款。外國投資者不得不仔細衡量這些因素。

你認為,最近的這部紀錄片(《穹頂之下》)對於中國人民和決策者有哪些影響?

最近的這部紀錄片是一個重要現象,得到了一些政府分支部門的無聲支持,特別是勢力較弱、資金不足的環保部。而環保部確實在與更有勢力、抗拒改革的團體進行鬥爭,該片助了環保部一臂之力。人們已經被動員起來,但他們如何運用這種精力以及政府將在多大程度上允許公民行動,目前仍不明朗。

希爾頓(Isabel Hilton)是一名生活在倫敦的作家和媒體人。她是獨立非盈利組織"中外對話"的創建者和主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