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威脅鋼鐵企業生存
2012年10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鋼鐵行業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大:搖擺不定的原材料價格,疲軟的經濟景氣前景,還有--尤其在德國--嚴苛的環保和溫室氣體排放指標,都給鋼鐵廠出了難題。這個星期,世界各地的重要鋼鐵集團經理人在新德里匯聚一堂,就當前形勢和未來發展進行討論。整個行業的前景預期明顯不樂觀。
中國成為眾矢之的
其實,問題的一部分也是該行業自身造成的:根據專家估算,鋼鐵行業的產量遠遠超出市場需求。結果就是你死我活的價格戰。而擁有價格優勢的中國則激起了其他國家企業的"公憤"。
在過去幾年裡,隨著經濟的騰飛,中國也成為世界鋼鐵製造業遙遙領先的第一。去年一年,全球15億噸原鋼產量中,有將近一半都出自中國。但是歐洲的行業專家認為,在中國去年出產的6.83億噸原鋼中,有大約2億噸都是過剩產品。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對鋼鐵廠大規模關閉或減產可能造成的社會動蕩的擔憂,阻礙了該行業縮減過剩產能的進程。在老化生產設備遲遲不能停產關閉的同時,還不斷有新的廠房在興建。"我們可以看到試圖控制產能過剩的努力",德國鋼鐵經濟聯合會的主席柯爾克霍夫(Hans Jürgen Kerkhoff)指出,然而現在必須要以實際行動來兌現承諾。
許多來自歐洲的經理人早就把中國這個競爭對手視為一顆定時炸彈。"如果中國產的鋼材充斥世界市場的話,那麼整個市場的穩定就受到威脅。" 柯爾克霍夫說道。因為在目前進行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全部結束之後,這個行業就會遭遇滑鐵盧。
中國政府當然要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鑑於目前經濟增長開始放緩,北京已經開始宣佈新的刺激景氣方案。這樣就等於把問題又往未來拖延。中國現在已經開始試圖將過剩的鋼鐵產品出口--主要目的地是鄰國。這就擾亂了對方國家的市場價格。歐洲還沒有受到這一影響--主要原因是南歐的一些國家深陷經濟危機。
歐洲鋼鐵業前景不樂觀
奧地利鋼鐵聯合公司的總裁埃德爾(Wolfgang Eder)認為,這場歐元危機也暴露了歐洲鋼鐵業的結構性問題。他認為通過市場競爭來清洗掉缺乏實力的企業是合理的,因為歐洲的產能過剩也達到5000萬噸。要消除這一問題,該行業必須在歐盟的幫助下,艱難地完成產業的有秩序收縮。
德國的行業老大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還有薩爾茨吉特(Salzgitter)公司肯定不會心甘情願收縮戰場。由於德國的整體經濟保持穩固,這兩家大集團的經營狀況都還算不錯。德國的鋼鐵產量甚至已經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準。然而整個歐盟的前景卻不容樂觀,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估計,2013年總需求量還會再下跌20%。
南歐的情況尤其糟糕。那裡的經濟--尤其是密集使用鋼材的產業--幾乎達到了災難的谷底。據說這些南歐的企業正在試圖將其積壓的產品賣到北歐去,這就使德國的鋼鐵價格也面臨壓力。即使過去一段時間裡原材料價格下跌,但德國鋼鐵企業的利潤仍然出現大幅滑坡。
關閉一些過剩設備廠房的初步行動已經遇到了嚴重阻礙。法國總統奧朗德甚至都親自介入了有關安賽樂米塔爾公司(ArcelorMittal)在洛林地區的一間廠房的爭議。義大利南部發生了反對政府關閉塔蘭托(Taranto)一家鋼鐵廠的抗議活動,因為那涉及到1萬多人的飯碗問題。
來源:德新社 編譯:雨涵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