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留學現象:走不出自我封閉的怪圈

2008年4月3日

最新調查報告表明:每兩名來德國留學的外國學生當中就有一個敗走麥城,為什麼會這樣呢?

學術也要講融入圖片來源: AP

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委託,德國高校訊息系統(HIS)面向亞琛工大和慕尼黑大學的2000名外國學生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象牙塔裡的外來戶患有嚴重的水土不服,中途退學率高達50%,剩下的一半學子當中,很多人須咬緊牙關才能捱到終點。

長期以來,高等學府的學術融入問題沒有得到教育界和高校管理層的充分重視。相較於那些從中學開始就對德國教育體系有所瞭解的移民家庭的子女,理想折翼的悲劇更多地發生在那些拎著行李、告別父老,孤注一擲地赴外求學的學子身上。然而,令他們大失所望的是,大洋的彼岸沒有師長的教誨,沒有班級的溫暖,沒有朋友的關懷。很多人因此而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困境,更為糟糕的是,一部分人因此而患上了文化失語症,生活越來越封閉,性格越來越孤僻。

HIS的這份調查報告揭示出一個令人悲哀的現象:留學群體中與德國同學建立日常交往的僅佔三分之一。更加讓人難解的是:近40%的人跟本國老鄉一個星期也說不上一句話。而成功的留學經歷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良好的"學術融入"息息相關。負責此次問卷調查的Ulrich Heublein表示:"很多留學生到了畢業時分才猛然發現自己的德語水準反而退步了,因為他們太少和德國人交往,語言能力也得不到相應的提高。"據調查,不能和德國同學打成一片的學生當中,積極在研討會上發言的比例僅有四分之一,如果融入狀況良好,課堂氣氛要熱烈三倍。

Heublein認為,為了增進學術融入,除了外國學生的本人努力之外,德國高校也應盡到指導之責。但鮮有德國大學對入校外國新生進行系統培訓,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除了融入問題和語言障礙,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往往是阻礙留學生順利進階的攔路虎。漢堡大學國際部的Jochen Hellmann表示,"即便是最優秀最勤奮的外國學生也可能因為方法不當而停步不前。"尤其是素有尊師傳統的亞洲學生,因為不敢打斷教授的講話,而將沒有弄懂的問題強嚥下去。

現在,一些德國大學逐漸意識到了外來者的困境,嘗試開創一些促進融入的項目。例如,漢堡大學開辦了為期一個學期的預修班,幫助留學生適應德國教育體系的特點。科隆大學則試著增進外籍與本地學生之間的交往,尤其鼓勵那些也有出國計劃的德國人主動接觸來自目標國的同學。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Stefan Bildhauer介紹說,"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幫外國學生找到當地的夥伴,又能拓寬德國學生的視野。"

不過,這樣的要求對於生性保守的德國人來說可謂是一個挑戰。據調查,與外國同學保持經常來往的德國學生只佔五分之一。雖然他們並非故意不理外國人,但似乎覺得沒有主動靠近的必要。與此同時,超過一半的德國學生要求增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程度。Heublein指出,這不可謂不是一種矛盾現象。不過,假如能夠正視目前的問題,"促進德國高校的學術融入很可能做到一石二鳥。"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