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當人變成了商品

2012年3月25日

販賣人口是全世界有組織犯罪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犯罪形式。據推測,2010年一年就有1230萬人成為人口拐賣、強迫勞動和強迫賣淫的犧牲品。

剛果的兒童兵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國際移民組織公佈的報告顯示,全球人口交易中的受害者當中一多半都來自東歐和東南亞,而且每兩個受害者中就有一個是兒童。

販賣人口帶來的利潤每年至少可達到250億歐元,這種收益甚至高過毒品交易。很多人對販賣人口缺少應有的概念。聯合國月刊《聯合國記事》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缺少自覺意識成為打擊人口販賣的最大阻礙之一。"

從司法的角度看,任何一種以剝削為目的的人口徵募、運輸和安置都屬於販賣人口。人口交易的受害者往往淪落為苦工、妓女、兒童兵,或者成為買賣婚姻的犧牲品以及器官買賣的受害者。

禍起貧困

很多時候人口販賣活動中的受害者是自願"落入"人販子之手的。甚至有些受害者還向人口販子支付巨額費用。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由多個東南亞國家一共參與致力於打擊人口買賣犯罪行為的合作項目"亞洲區域反對拐賣人口項目"(ARTIP)發現,貧困和不平等是藏在背後的最主要的原因。

印度的當代「包身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人口交易中差不多都是貧窮國家是"貨源",富裕發達國家是"買家"。泰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但泰國既是一個人口交易"出口國",也是人口交易的"進口國"。泰國本國人在人口交易中多被販賣到澳洲、欧洲、日本和北美。而泰國境內的工廠剝削的又大都是來自緬甸、柬埔寨和寮國的勞工。這些勞工大多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人販子往往許諾這些受害者本人或者他們的子女可以在其他地區或者國家享受到更好的經濟條件,給受害者編織出一副美麗的未來圖景。

性別歧視

除了貧困之外,性別歧視是造成人口販賣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很多地區女性的地位要遠低於男性。而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造成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往往很低,因此也就只能找到收入較差的工作。這些國家的法律也未給與保護女性權益足夠的重視,所以女性常常淪為暴力的受害者。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寄希望通過逃離家鄉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事實上男性也經常成為性別角色的受害者。國際移民組織公佈的報告顯示,人口交易中成年男子和少年的人數比例越來越高。現在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受害者均為男性。在不少國家,男性是承擔著養家餬口的責任。如果他們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家用,無奈之餘只好寄希望於蛇頭尋找賺錢的機會。

戰亂、缺少正常的出國條件以及社會福利的缺乏也促進了人口交易的滋生。

諷刺的是,人口販賣市場存在著自我壯大的危險。亞洲區域反對拐賣人口項目報告中舉例:如果泰國一個漁場場主用緬甸的童工,那麼和同行相比他就更具備競爭優勢。同行為了找齊優勢,也不得不去雇傭緬甸童工。相同的例子還有未成年人賣淫。如果一個地區因為未成年人賣淫而出名,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嫖客前往此地,而這一地區對雛妓的需求量也就變得越來越大。

重返社會

很多在經過多年剝削之後重返家鄉的人,多年之後仍需忍受淪為人口交易犧牲品的後果。例如一些勞工的健康狀況由於缺少足夠的營養和繁重的勞動而變得不斷惡化。很多被強迫賣淫的婦女精神創傷長久不癒。

聯合國和一些國家已經重視到販賣人口這一問題。但是在人口交易現象尤其嚴重的國家往往缺少相應的財力去幫助那些受害者。這一現象在非洲尤其明顯。

打擊人口交易

打擊販賣人口早就被列為聯合國的日程。1949年,聯合國修正公佈《禁止販賣人口及取締意圖營利使人賣淫的公約》。2000年聯合國通過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於預防、禁止和懲治販賣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又稱為《巴勒莫議定書》),標誌著打擊人口交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11年美國國務院發布的2010年人口交易報告中顯示,2010年全球範圍內總共有6017件有關販賣人口的起訴,3619件案件結案判決。但是同1200萬人口交易受害者相比,受到法律制裁的加害者人數微乎其微。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洪沙

責編:文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