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當文化遇上專制 該對話還是制裁?

2011年4月15日

在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被捕之後,德國人正熱烈討論德國對外的文化政策。該不該取消正在北京舉辦的"啟蒙的藝術"展?德國是不是應該和人權問題紀錄不佳的國家打交道?應該要制裁?還是繼續對話?

羅貝托•丘利(Roberto Ciulli) 經常和他的劇團訪問世界各國,包括比如伊朗。
圖片來源: DW

羅貝托•丘利(Roberto Ciulli) 是一名熱情的戲劇工作者。他出生於義大利,在德國已經住了數十年,但事實上,他是個世界公民。他經常和他的劇團訪問世界各國,包括那些政治上的異議分子會被逮捕的國家,比如伊朗。他從不考慮不去那些國家。

他認為,不管是哪一種抵制,都是在傷害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政權的利益。對一個極權國家進行文化抵制,是極其荒謬的。因為透過劇場,博物館或是展覽,我們可以直接接觸到人們。伊朗是個很好的例子。丘利和他的劇團已經在伊朗工作12年,12年來他們一直和那個社會對話。丘利也不擔心伊朗政府會拿他們做樣板,誇耀說,有德國的劇團特別來參加他們的節慶,丘利認為,藝術家和聽眾都希望能多接觸西方來的文化。沒有一個政權可以阻擾這些對話。

戲劇工作者羅貝托•丘利(Roberto Ciulli)圖片來源: DW/Samira Nikaeen

貝恩德•謝爾(Bernd Scherer) 也認為這種面對面的對話非常重要。他主持柏林的世界文化劇團,而且經常和來自非自由國家的藝術工作者接觸。他要求明確的知道,誰在負責這個文化政策。他體會到,一個活動越是重要,就像目前在北京舉行的"啟蒙的藝術"展,他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

他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考慮清楚,是不是要爭取這種官方對話。當他決定要和國家權力直接打交道的時候,他就得明了,政治會對他產生影響。

但是大馬士革的歌德學院主任比約恩•盧來(Björn Luley) 認為,還是可以和這一類的政府打交道,因為這些政府希望有一些外國的文化可以點綴裝飾他們的政府。他解釋,這些政府會引進一些國際的展覽到他們的國家,由此可以看出他們需要國際的認同。其實去滿足他們這些個需求,特別是當這些國家也參與這些文化活動,也不一定是不對的。藉著這些機會,說明自己的立場,闡揚自己認可的價值,讓這些價值在這些國家生根。說明西方是為那些價值奮斗,而不是躲在某些外交友誼面具的後面。盧來提到,特別是這一點,大家在 "啟蒙的藝術"展中,不大看得到。反映現狀,拿出立場,一直是歌德學院的座右銘。歌德學院是德國文化輸出的負責單位。比約恩•盧來認為,從這些比較有問題的國家內撤出展覽,其實沒有多大意義。而且可能造成不良的結果。

他認為,向這些集權國家施加壓力的機會,其實不是真得那麼大。他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聰明的做法。但是他相信,可以用一點想像力,一點幽默趣味,以及和當地夥伴的合作,確確實實的在這些國家做些事情。基於這些理念,歌德學院繼續和這些地方的文化圈保持聯絡,持續他們長期的基礎工作。盧來認為應該將錢投入長期的發展上,而不是投資在短期的文化輸出上。這些短期的文化活動,經常被這些集權政府拿來做宣傳的工具。

對於劇團工作者羅貝托•丘利而言,目前德國國內對文化政策的討論,其實是荒謬的。他認為,當大家在討論,文化可以被控制或者被利用倒什麼地步的時候,大家忘了,在這些國家裡,除了文化之外,其實也是在做生意,而且賺的錢比任何文化項目都要多。西方國家應該努力爭取,給文化多一點機會,讓這些國家對文化多投資一點,西方的文化在那裡得到更多的展現,尤其是與經濟相比!

作者:Aya Bach 編譯:邱璧輝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