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發展與環保不可兼得?

2013年6月16日

當今說到經濟發展,一般人們都會強調應是一種"持續性"發展或稱"綠色發展"。但發展同生態的持續性真的不矛盾嗎?

中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經濟發展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Oded Balilty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希望通過能源轉型逐步擴大使用再生能源如光能、風能以及水利資源。許多人認為,這是向環保生活方式邁出的重要步伐。

但帕克(Karl-Heinz Paqué)不屬於這類人。"我們在德國做的項目,對全球幾乎沒有影響,因為德國畢竟太小了。"帕克是馬堡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認為,關鍵是那些追趕上來的國家採取什麼政策,因為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那裡。

帕克(Karl-Heinz Paqué,2006)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追趕上來"的意思是走上了歐洲人的道路:數百年來,歐洲關注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的富裕,那時,他們還沒有發現對環境的熱愛。"環保概念是隨著富裕程度的提高才出現的。"帕克說,"在我們這裡,環保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中國,環保的理念剛剛產生,而在印度,持續的時間可能還會更長些。"

煤炭的復興

富裕的、受環保運動較深影響的歐洲人有很多理由擔心,在這裡被看作是骯髒能源的煤炭會重新受到熱捧。位於波茨坦的氣候研究所副所長兼總經濟師埃登霍夫(Ottmar Edenhofer)說,"煤炭正在經歷著人類工業史上最大的復興。"上世紀九十年代,許多國家都用天然氣取代了煤炭,但現在,人們卻看到這一趨勢正在發生逆轉,原因是煤炭極具競爭優勢,"中國的經濟發展便是在廉價煤炭的推動下。印度、南非以及一些東歐國家的情況也是如此。"

在焚燒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時產生二氧化碳,對大氣帶來負擔,長久的後果是氣候變暖。如果各國都不採取行動,據國際能源署最近發布的報告,本世紀結束時,地表溫度將上升至5.3攝氏度,環境後果不堪設想。

氣候研究所副所長兼總經濟師埃登霍夫(Ottmar Edenhofer,2012)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ndreas Geber

迄今為止,旨在達成有效氣候保護協定的所有談判均以失敗告終。不論是為二氧化碳設定上限,還是氣體排放交易權,各國的立場都相距甚遠。

原材料的貶值

位於波昂的馬克斯‧普朗克公共財物研究所的馮‧魏茨澤克(Carl Christian von Weizsäcker)說,"長遠看,世界氣候保護協定至少可以減少一定的煤炭和原油的消費。"但化石能源豐富的國家覺得氣候協定卻是一個包袱,"有了氣候協定,這些國家的資源價格便會下降。因此達成一致非常困難。"

此外,一些國家的談判立場也在發生變化,比如肯亞、烏干達、莫桑比克等國都發現了天然氣礦藏,加拿大開採油沙有利可圖,於是它們都對氣候保護協定失去了興趣,而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限制污染,都會降低這些國家原材料礦藏的價值。

馬克斯‧普朗克公共財物研究所的馮‧魏茨澤克(Carl Christian von Weizsäcker,2012)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ndreas Gebert

多數專家都認為,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失敗後,近期內達成一致、出台氣候協定的前景變得更為渺茫。而更困難的說,在降低經濟發展目標上達成一致。一個沒有經濟成長的生活雖然還停留在夢想階段,但在許多西方工業國家,它卻是傳播很廣的概念。

從全球的角度看,零增長率並不是一個嚴肅的選項。埃登霍夫說,因為"非歐之間、非美之間的巨大鴻溝,無法令人接受。"他的計算模式顯示,"必須讓美國的人均收入減少80%,才能讓非洲人達到相當於拉美的生活水準。"

因此,不會出現有意識限制經濟發展的狀況,而同時,全球性氣候保護的規定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地區性做出的努力,比如碳氣體排放交易不是不能運作,就是力度不夠。一些人認為,地球正朝著毀滅邁出步伐。

經濟學家帕克卻懷疑上述預言。他說,對未來進行可靠的預測,完全不可能。"想像一下,我們正處在1913年,也就是100年前,要對世界發展進行預測,但預測只能從當時的技術條件出發。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其實就是三代人的功夫,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力。因此,對預測這類事要特別小心。"

換言之:不要驚慌,人類到時會想出辦法。希望帕克自己的預言不致大錯特錯。

作者:Andreas Becker 編譯:李魚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