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上任不久的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盧沙野在參加「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談及中國與西方關係以及北京對俄烏戰爭及和談的立場。
在回應BBC記者有關烏克蘭戰爭的問題時,盧沙野反問:「現在還用去質疑中國偏袒不偏袒俄羅斯了嗎?如果他們質疑這一點的話,他們應該首先去指責美國。」他表示,「美國不僅偏袒,而且支持了(俄羅斯)。」
盧沙野是在政協會議期間與外交界官員進行小組討論時發表了上述言論。他認可美俄為解決危機進行接觸,但也表示烏克蘭和平進程「不能僅由美俄說了算,至少歐洲方面就很有意見」。
他還批評了美國對歐洲盟友的態度:「現在川普政府對歐洲採取這麼一個蠻橫、霸道的政策,對盟友都這樣啊,我站在歐洲的立場,說實話感到有點心寒。」他說希望這能讓歐洲「有所觸動」。
美前國安顧問:若歐盟與美國隔絕 將更易受中俄威脅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請歐洲「反思」
他的言下之意是,既然川普对跨大西洋關係毫無珍視,歐洲可以考慮改變過去一段時間對華強硬的路線,「能夠對他們過去的一些對華政策至少進行一些反思」。
自川普上連任以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已經緩和了此前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上個月,她提出了在一個「競爭激烈、過度交易的地緣政治時代」加強歐中貿易聯繫的可能性。
盧沙野也正是在這一中歐關係可能進入轉折點之際,出任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盧沙野是一位極富爭議的中國外交官。在他擔任中國駐法國大使的幾年中,因多次發表出格言論,在歐洲國家掀起波瀾,贏得了外交「戰狼」的稱號。
中國駐法大使有關克裡米亞及烏克蘭主權的言論讓近來備受孤立的中國外交官再次被聚焦。中國咄咄逼人卻往往自相矛盾的國際立場或許也是外交官們的難題。中國新任外長能帶領他的部門走出「戰狼外交」的誤區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北京近年來一改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外交基調。CNN曾報導指出,與過去幾十年素來溫和的中國外交官們相比,「戰狼外交」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類型。這些中國外交官不會發表冗長的聲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群網站平台上,對任何針對中國或共產黨的批評進行直接回擊。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戰狼外交「的說法,取自中國2015年上映、票房大獲成功的電影《戰狼》,影片民族主義情緒相當濃厚。中國的外交官們最初並沒有否認這種表述。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導,2020年5月,時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路線,然而因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國需要「戰狼」來捍衛國家尊嚴。圖為《戰狼2》劇照。
圖片來源: Koch Films中國外交部並不認同「戰狼外交」的說法。2020年12月,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一次論壇發演講時表示,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他說,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戰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其言論多次引發爭議。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稱可能是美軍把新冠疫情帶到了武漢。 「五眼聯盟」外長發出針對香港問題的聲明後,他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不管他們長「五隻眼」還是「十隻眼」,只要膽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小心他們的眼睛被戳瞎。他還曾發布一則抨擊澳洲军人在阿富汗所謂戰爭罪行的推文以及虛假圖片。澳總理莫里森表示,中國政府應該為這條推文感到羞恥。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中國駐澳洲大使成競業2020年4月威脅說,如果澳州政府繼續推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圖為冠狀病毒結構示意圖),中國民眾可能抵制澳洲的产品或者旅遊。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則針對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兒子指責中共「專制政權」的說法,在推特上稱他去了一次邁阿密後「感染思想病毒」。
圖片來源: Reuters/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舉中國在歐洲的5位"戰狼"外交官,包括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吳紅波、駐法國大使盧沙野、駐瑞典大使桂從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駐德國大使吳懇(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oeder2022年10月16日,港人組織在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前舉行抗議時與領館人員發生肢體衝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領事館院內,遭到毆打。英國政府對此提出嚴正交涉,警方也展開了調查。調查顯示,參與暴力的人當中也包括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鄭曦原。12月,中方證實包括鄭曦原在內的6名領館工作人員被調離,但稱之為正常人員調動,與打人事件無關。
圖片來源: Matthew Leung/The Chaser News/REUTERS2023年一月,50歲的趙立堅卸下外交部發言人的職務,調任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幾乎與此同時,原駐美大使秦剛(圖)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長。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人事變動意味著中國有意改變過去幾年樹立起的「戰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長上任後,鋒芒不輸前任。發言人面對國際媒體的態度也絲毫不見緩和。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AP/picture alliance2023年4月21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媒體電視採訪時,質疑烏克蘭對克裡米亞半島的主權以及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前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並對記者出言不遜,引起國際輿論嘩然。有關言論招致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的強烈不滿。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批評此言「不當」。中國外交部隨即澄清中方"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中國駐法大使館後來則聲明稱大使有關烏克蘭問題的表態是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
圖片來源: Gao Ji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的外交官在公開評論中越來越多地批評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人權,傳遞的訊息是,西方國家沒有資格批評中國,而且中國受到西方國家更多的攻擊。報導援引西方外交官說,中國的戰狼外交"具有很強的防禦性和應急性",但效果適得其反,而且訊息傳遞的受眾並不明確,有點"亂了章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2022年盧沙野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曾說,「統一後,我們要進行一次再教育。我相信到那時,台灣人會再次支持統一」。
延申閱讀:中法外交衝突升級 「戰狼」被召見
2023年,盧沙野另一次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稱「前蘇聯國家不具獨立國家的主權地位」,並稱"克裡米亞一開始就是屬於俄羅斯的」。這一言論引起輿論嘩然,近80名歐洲議員共同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長對這一「無恥的攻擊」採取行動,並要求驅逐盧沙野。
此後多次出現有關這位大使被調任回國的傳言。但盧沙野直至今年1月才到期卸任駐法大使一職,隨後被任命為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
(綜合報導)
DW中文有 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