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眾說紛紜中國對非洲魅力攻勢

2007年2月2日

就胡錦濤訪問非洲八國,德語媒體繼續發表評論和報導。

受歡迎的遠方來客圖片來源: AP

新德意志報指出:「歐洲負責外援的政治家和發展援助人員經常指責中國推行新殖民主義。中國確實執行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但它與歐洲老牌帝國相比,一直更為注重平等對待非洲國家。中國過去向國外提供發展援助時比較謹慎,但最近一段時間來,發展援助在中國的非洲政策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國在這方面過分迎合非洲一些國家的政府,金錢流入形象工程和豪華建築,老百姓往往一無所獲。」

德國金融時報引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調查報告寫道:「經濟學家認為,儘管有來自各方的批評,但中國的投入給非洲大陸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它對非洲的影響大多是正面的。這裡首先指的是非洲國家向中國出口原料獲得了財政收入。由於需求增大,非洲有了開發這一領域的機遇。例如,一些風險較大的地區也開始開發資源。中國投資者並不那麼懼怕風險,他們甚至投入塞拉利昂這樣的內戰國家。

經濟學家們還指出,對中國發起建設的基礎設施,應該從整體上給予積極評價。雖然有人經常批評中國把這些項目交由中國工程公司自己的工人施工,並沒有給當地創造就業崗位,但無論如何非洲的農民都受益於新建的公路,他們靠這些公路把自己的剩餘產品運往市場。」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寫道:「中國對非洲的魅力攻勢和貿易投資攻勢都隸屬於中國的能源安全這一范疇,因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提供原料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幾天,胡錦濤主席也同樣不會過問這些國家執政的好壞。此外,非洲的獨裁者們為建設面子在西方找不到資助人,而中國為此提供貸款資助。這樣,西方要求非洲國家進行良好執政的政策標準受到了壓力,因為在角逐非洲礦藏時,援外政策很容易返回冷戰時期的壕溝。就像1990年以前那樣:只要你站在我一邊,我對你的任何問題就熟視無睹。」

法蘭克福匯報在報導了中非經濟合作的發展過程和前景後寫道:「最近,西方對中國在非洲的作為提出的劇烈批評看來對北京起到了作用。例如,胡錦濤就不再反對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前往蘇丹西部危機地區達爾富爾。此前,喀土穆政權無須害怕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因為擁有否決權的中國在蘇丹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此外,非洲同盟同聲譴責蘇丹也許促使中國改變了看法。」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