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6家媒體周二(8月7日)在柏林公佈的《2018兒童-媒體-研究報告》,印刷讀物"無可替代",電子終端機在任何年齡組中都不扮演特殊角色。包括《明鏡》周刊、《時代》周報等在內的這6家媒體詢問了約3300名男孩女孩,以瞭解德國726萬未成年孩子的媒體消費及使用習慣。
根據該研究報告的結論,孩子們並未因為數字化而退居虛擬世界,而是在模擬式和數字式媒體及業餘時間構成的雙重世界裡成長起來,並"具備了足夠的多功能性,遊刃有餘地活動於這兩個世界",既願意做戶外游戲,也喜歡在途中上網。
調查結果顯示,在4至13歲的孩子們那裡,和朋友們在一起(89%)或"在戶外游戲"(81%)等業餘活動有高度意義。與此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數字游戲越來越具重要性:13歲孩子中有71%認為,網上游戲很重要;4歲兒童那裡,比例為7%。
在閱讀習慣上,喜歡印刷媒體的孩子佔多數:孩子中,有70%每周多次閱讀書籍或紙質報刊。在電台和電視消費方面,情況則迥然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付費線上直播和免費影片服務越來越吸引孩子,13歲兒童中有35%每周多次進入Youtube、 Vimeo和其它免費服務,觀看影片、連續劇或電視節目。但即使在這裡,孩子們依舊保持對經典傳媒的忠誠,每周多次"線性"觀看電影和電視節目。
尤其在幼兒那裡,音頻光碟十分走俏:60%的4歲兒童每周多次聽光碟音樂、廣播劇或有聲書籍。
《兒童-傳媒-研究報告》是2017年以來第二次公佈。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們唯一必須知道的東西,就是圖書館在哪裡。德國的圖書館有的充滿現代氣息,有的則散發著濃郁的洛可可風格。
圖片來源: Kolumba, Köln圖中的是嶄新的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被看作是當地的文化中心,在2011年被設計出來。這個9層高的立方型建築由淺灰色的玻璃纖維混凝土搭建而成,整體採用白色色調,大廳裡唯一色彩豐富的就是壁上的書籍。夜晚時分,圖書館會將五彩燈光打在書籍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Weißbrod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位於德國魏瑪,已經有250年的歷史。該館以這位公爵夫人命名,是因為她讓宮廷收藏的珍貴書籍得以在1776年轉移至這座洛可可風格的圖書館。2004年的一場大火讓該圖書館部分被毀,經過了三年的修繕才再次對外開放。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Woitas奧斯特公爵圖書館位於德國下薩克森州的沃爾芬比特爾,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其圖書也保存完整。1572年,當時的統治者呂訥堡公爵將居所的一部分改建為圖書室,成為該館雛型。此後,熱愛收藏圖書的奧斯特公爵將其大量的藏書捐給圖書館,圖書館也因此以他的名字名命。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ollemann由於它類似人腦的特別形狀,這座圖書館在柏林被人稱作「大腦」。該館在2005年對外開放,收有柏林自由大學大量哲學類、文史類書籍,更因為其特別的建築風格成為柏林一景。設計該館的是國際著名建築師福斯特(Norman Fost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Andree/Helga Lade上勞西茨科學圖書館位於德國最東部、毗鄰波蘭的城市格爾利茨,已經有210年的歷史。這裡收有14萬冊書籍,涵蓋歷史、文化、自然、社會等多方面。其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圖書館簡約而溫暖,也令人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M. Hiekel「雅各布和威廉‧格林中心」是柏林洪堡大學的一部分,於2009年落成,包含圖書館和計算機中心兩部分。圖書館位於這座大樓中心部分,其建築師杜德樂(Max Dudler )表示,巨大的場館和特定的設計讓讀者感覺似乎坐在蒼穹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巴伐利亞國立圖書館是一座享譽全球的頂級國際學術圖書館,收藏了1000萬冊書籍,其中也包括16世紀中期的「老古董」。該館在1832年至1843年期間建成,在二戰中幾乎完全被毀,其修復歷經數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科隆柯倫巴藝術博物館的圖書室無法與和上面那些圖書館同日而語。然而木製風格牆壁以及可以瞭望科隆老城的完美視野非常適合人們讀書、冥想。這裡有展冊,也有各式各樣的小說、兒童書和藝術書籍。
圖片來源: Kolumba, Köln 凝煉/苗子(福音教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