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研討會:德國如何站穩科技革新前列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24日

一個調查報告顯示,德國60多的人認為,他們是全球化過程中的失利者,對高薪水、高社會福利的德國來說,科技革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德國各地工商會這幾天在杜塞道夫开了一個相關的研討會。

圖片來源: AP

在杜塞道夫这個「革新大會」上,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博爾克斯坦建議大家回顧「過去的好」價值。他尤其強調競爭的「價值」:「假如我們不再有競爭,我們就永遠無法抵抗來自美國、日本和中國生產者那兒的競爭。競爭是經濟的生命源泉。」

可以說觀點紛紜。比如,如何保持大學的革新地位呢?波鴻大學教授兼生物製藥公司Biofrontera董事長呂貝爾特認為,公立的大學不允許把科研的目光集中於個別幾個領域,「人們真的應該認真思考,是否把一些大規模的大學私有化。」他還指出,重要的科研項目在德國集中在幾個最好的大學裡,那裡的設備特別好,科研成果將來市場化的前景也好。總的來說,在呂貝爾特教授眼裡,20年前德國還是「世界藥房」,但現在德國藥品科研已經倫為二流。

亞琛工大的教授君特.舒代表的則是一個德國優勢得以保持的領域:機械製造。對社會上的一種說法-美國私立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比德國大學優秀得多,他十分不以為然。至少在機械製造領域,他認為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如果我看一下那裡的同事,就看到,他們只擁有我們在亞琛擁有的設備的一小部分。如果給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出色的工程師選擇權,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德國。」

但在舒教授在工業生產方面就不敢這樣樂觀了。他也看到,太多企業移往了東歐和中國,目的是節省薪水成本。他認為,德國高薪水成本的罪魁不在於政治家,而在於雇員和工會代表們協商產生的那種薪水率調整自動機制。

他建議:將來讓失業者也坐到談判桌上了,「我們這裡的談判雙方似乎沒有意識到失業人群的存在。但他們應該這樣做。他們應該更經常地直視這些可憐人,這些不是由於自己的責任而失去了工作。那樣他們就會作出其它選擇。」

舒教授還要求政府不要棄企業家們於不顧:「給企業家以自由空間,讓他們跑上市場。不要給他們橫加苦豎加甜。」

(安德列斯.貝克爾)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