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群網站和公共健康

2013年10月21日

「社群網站對公共健康的影響」,該話題在世界各地引起爭議。在柏林的世界衞生峰會上,人們也對該領域的可能和缺陷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Best Internet Concept of global business from concepts series Autor Victoria Portfolio ansehen Bildnummer 26465371 Land Ukraine Repräsentative Kategorie Hintergründe & Texturen Pfeil Hintergrund Konzeptionelle Kategorie Technologie Pfeil Internet Pfeil Konzepte Keywords ["abstrakt","anschliessen","auskunft","betrieb","blau","business","daten datenspeicher","digitales","elektronisch","erdball","futuristisch","gesellschaft","gespann","global","handel","hintergrund","info","internet","karte","kontinent","konzept","landen","modern","network","personal accessory","r\u00e4ume","scheinbar","software","technologie","tourism","transfer","virtuell","weather","web","welt","work","zahl","zukunft"] abstrakt anschliessen auskunft betrieb blau business daten datenspeicher digitales elektronisch erdball futuristisch gesellschaft gespann global handel hintergrund info internet karte kontinent konzept landen modern network personal accessory räume scheinbar software technologie tourism transfer virtuell weather web welt work zahl zukunft
圖片來源: Fotolia/Victoria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誰生病或者擔心自己生病了,他去看醫生。而今天,他去上網。在當下的網路社群網站時代--臉書、推特大行其道,僅僅醫生的意見已經不夠人們就健康問題做出抉擇,各種部落格、論壇和社群網站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柏林的世界衞生峰會上,贊比亞女孩萬達(Wanda Phelloner)向德國之聲講述了她小時候的經歷:那時她六歲,發起了高燒。"我得了瘧疾,必須上醫院就醫,然而他們沒有對症的藥物"。 萬達幸運地逃過一劫,然而在非洲,很多像萬達一樣的人死於瘧疾等並非不治之症的疾病。不是沒有藥,而是藥到不了需要的人的手中,因為當地的藥店或者醫院剛好缺貨。

網路數據平台

2009年的夏天,非洲幾家非政府組織發起了一場針對"藥物短缺"的運動,監測此類關鍵藥物缺貨的情況。結果是:短短的5天時間裡,肯亞、馬拉維、烏干達和贊比亞的缺貨案例超過250次。志願者們檢查、問詢了當地的藥品儲備情況,然後通過簡訊將結果發送至"stopstockouts.org"數據平台--訊息被製成數據地圖,人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哪種藥物在哪裡有多少存貨 。

達烏迪(Daudi Were)在奈洛比的Ushahidi公司工作,他是stopstockouts.org數據平台所使用的軟體的開發者之一。軟體原理是:"Crowdmapping"(群體訊息映射集合)。

達烏迪稱,在"藥物短缺"運動前,政府方面一直聲稱不存在藥物短缺情況。現在人們可以拿數字、事實與政府對質,然後就可以探討短缺的原因:是錢的問題嗎?是交付或者分配的問題嗎?活動人士現在可以更具體地與政府對話。

"我們要組織訊息流,這一點對於公眾健康尤為重要",達烏迪說。這樣當地的人就可以瞭解類似於藥店缺藥這樣的訊息,政府也可以通過此類訊息,有效組織分配。另外,如果某地疫情爆發,當地的人總會聽說過幾個生病的人。通過這個平台,人們可以把訊息傳播出去,讓當局更準確地瞭解每個地區的具體情況。

stopstockouts.org網站的截圖圖片來源: stopstockouts.org

海地和中國廣州的實例

2010年海地地震後,曾有一數據平台使用了Ushahidis公司研發的軟體,獲得有關援助需求的具體訊息--哪裡需要,需要多少,平台的訊息基於4萬名受災者和志願者的個人報告。2011年福島災難後,sinsai.info網站也是運用Crowdmapping原理,通知該地區輻射暴露等情況,甚至各國大使館和日本當局也通過該網站查詢情況。

其他的例子還包括中國廣州的男同性戀者平台: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醫學院的教授塔克(Joseph Tucker)從事傳染病研究,他在廣州負責一個針對男同的網站,介紹有關性疾病方面(例如愛滋病)的知識。

杜克說:"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男同性戀者都屬于愛滋病或者梅毒等傳染病的高危群體,但他們不願意定期進行檢查。我們必須要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與其進行接觸。社群網站可以幫助找到他們能夠接受的監測方式和地點--也就是說,社群網站能夠幫助我們鼓動他們來進行愛滋病毒檢測。"

社群網站是把雙刃劍

據調查,75%的90後和00後使用社群網站,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每天檢查幾次臉書或者推特等網路平台上的訊息。而"健康"及其相關詞條最常出現在搜索引擎的查詢中。什麼樣的訊息傳播最快?什麼樣的傳播最廣泛?人們如何評估這些訊息?這在公共健康領域所佔的比重極大--並不總是好事。正如社群網站可以支持組織和調配工作,它也可以破壞公共衞生措施的組織和實施,例如在反對接種疫苗方面。倫敦衞生和熱帶醫學學院教授拉爾森(Heidi Larson)批評道,網路上流傳的反對疫苗接種運動的偏見極大影響了傳染病對抗工作。

他說:"2003年,奈及利亞北部的五個州抵制給兒童注射脊髓灰質疫苗(預防小兒麻痺症)。這些州或是出於宗教原因,或是出於政治原因,或是因為聽說西方想要剝奪他們的生殖能力。這個事件持續了將近一年。在此期間,該病毒再次從奈及利亞北部傳播至其他非洲國家和印尼。"

即使是在十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對脊髓灰質炎疫苗心懷恐懼,這也導致了小兒麻痺症和該病毒一起,再次在奈及利亞北部蔓延。"曾經在小範圍內傳播的謠言,如今在整個世界沸騰",拉爾森說。

由於抵制接種疫苗等原因,小兒麻痺症再次在奈及利亞蔓延圖片來源: 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

技術並非決定性因素

在工作人員遭到蓄意襲擊後,聯合國已於去年年底停止參與預防小兒麻痺症的疫苗接種計劃。為此,拉爾森參與開發了一個軟體程序,搜索和分析網路上的謠言起源。而分析阻力或者人們疑慮的原因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原因非常多樣化--從無知到缺乏正確訊息,從對政府和國家機構的懷疑到宗教信仰的考慮。

從事軟體開發的達烏迪表示,一個項目的成功與否,技術並不是決定性因素。「一個成功的項目中,技術只佔大約10%。和其他工具一樣,技術可能被正確地或者不正確地使用。」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保障訊息來源的可靠;必須對數據進行恰當分析;必須進行仔細觀察,很多數據內容並不是那麼一目瞭然。

達烏迪:「社群網站是個工具,就像藥物一樣--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作者:Lydia Heller / 萬方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