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駐中國和古巴幾十名使館人員早前受疑似神秘聲波攻擊,事件撲朔迷離,《紐約時報》報導指元兇是一種非傳統的微波武器。
懷疑遇襲人士稱,當時在飯店或家中聽到高頻率的聲波,隨後出現的徵狀包括﹕噁心、劇烈頭痛、疲勞、頭暈、睡眠困難和聽覺受損,部分人更嚴重到要返國接受治療。
負責為21名古巴使館人員檢查的醫療團隊,曾經於3月發表研究報告,當時沒有提及微波武器。但報告的主筆、賓夕法尼亞州大學腦損傷修復中心總監--史密夫 (Douglas Smith) 向《紐約時報》表示,團隊現在認為微波武器是主要「凶手」,而且愈來愈肯定有關使館人員的腦部受損。「一開始所有人都抱持懷疑態度,但現在全部人都同意事有蹺蹊。」
美古關係因「怪聲」受創
美國國務院和聯邦調查局 (FBI) 都拒絕評論有關報導及調查進展。
究竟是誰發動攻擊,仍然未有確切答案。但是美國指,無論古巴是主謀抑或保護美國官員不力都要負上責任,所以去年9月召回逾半使館人員,並驅逐15名古巴駐華府外交官,令在歐巴馬任內才解凍美古關係再度轉差。古巴否認參與其中,也堅稱對事件不知情。
今年5月,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又有職員表示聽到怪聲音而不適。美國國務院指,兩宗個案共30多名受害人情況非常相似,並於6月撤走部分駐華外交人員。
弗雷效應﹕微波武器之父
早在1960年,美國科學家艾倫弗雷 (Allan Frey) 首次發現,人腦可以接收微波並把它識別為聲音,稱為「弗雷效應」。日常使用微波爐煮食一般不會有害,但如果刻意調較微波頻率,確實有機會令人腦感應到刺耳聲音。
弗雷這個發現也引發美國和蘇聯研究把微波用於武器用途。美國國防情報機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也警告,蘇聯可能會利用它「干擾軍隊和外交人員的行為模式」,可以引致神經系統損害。莫斯科稱其為「心理物理學」或「精神電子」武器。
另一方面,美國也有引用弗雷效應研發微波武器的應用。報導指,美國空軍取得一項發明專利,可以把說話「傳送」到敵人腦中;海軍則探討以聲波引致疼痛和不適,甚至令目標無法動彈。但是到底華府有否真的配置這些武器,報導指仍是未知之數。
李芊/夏立民 (綜合報導)
上一次美國在任總統訪問古巴是1928年的事。這兩個國家在過去幾年內關係逐步走向緩和,結束敵對關係。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家3月20日到訪古巴。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baca/D. Olivier上一位訪問古巴的美國總統是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於1928年乘戰艦抵達古巴。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則是乘坐空軍一號飛抵哈瓦那。
圖片來源: Reuters美國總統歐巴馬偕夫人米歇爾和兩個女兒訪問古巴。雖然天公不作美,陰雨天氣卻影響不了美古兩國關係走向「春暖花開季」的趨勢。
圖片來源: Y. Cortez/AFP/Getty Images美國總統一家在雨中漫步古巴首都哈瓦那舊城,歐巴馬為夫人撐傘的情景相當搶鏡。
圖片來源: Reuters/C. Barria歐巴馬在參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哈瓦那舊城時,當地人還展示了一幅林肯像。歐巴馬將林肯當作政治偶像之一,兩次總統就職宣誓都引用的林肯當年用過的宣誓詞。21日上午,歐巴馬一行還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馬蒂紀念像敬獻了花圈。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歐巴馬21日抵達古巴後前往美國駐古巴使館發表講話。美古兩國於去年在中斷了50多年外交關係後復交,美國駐古巴使館重新開放。歐巴馬在講話中肯定和感謝外交人員為兩國恢復關係做出的努力,並希望兩國人民今後保持和加深交流。
圖片來源: Reuters/C. Barria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楚( Raul Castro)為歐巴馬舉行歡迎儀式,兩人隨即舉行正式會談。會談內容涉及古巴人權紀錄和美國貿易禁令等議題。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美國總統來訪,對於古巴人民來說也是件大事。尤其是不少年長的古巴人此前幾乎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經歷這一天。圖為一位古巴人身著毛澤東和歐巴馬「二合一」並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文化衫。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敵對了50多年的古巴和美國外交「破冰」,在貿易、旅遊等領域也進一步放開互動。古巴居民在自家陽台上同掛古、美兩國國旗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O. Barria儘管古巴政府進一步實行經濟和政治開放,但是哈瓦那政府並非完全脫離以往的路線,畢竟這一社會主義政權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反美革命基礎上的。上周五,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楚刚剛向來訪的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頒發了古巴最高級別的勳章- 何塞‧馬蒂勳章,鼓勵其在「反美鬥爭中的勇氣和智慧」。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E. De La Osa對於普通古巴民眾來說,大部分人寄希望於通過與美國緩和關係改善本國的經濟發展和個人的生活狀況。特別是古巴旅遊業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來自美國和西方的遊客創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