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一(10月17日),甘肅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多家中國媒體轉對火箭發射進行了即時轉播。李克強在北京的指揮中心觀看了發射實況。
本次飛行的兩名太空人陳冬和景海鵬在周日舉行的新聞會上與公眾見了面。他們兩人組成的飛行團隊是典型的新老搭配,兩人的年齡相差12歲。年長經驗豐富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對景海鵬而言這已是他第3次飛行太空,而本次使命中他將在那裡度過其50歲生日。神舟十一號官方微博帳號發帖稱,"以50歲'高齡'上天也創造了中國航天員的紀錄。"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神舟十一號官方微博帳號周一早間發帖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兩天後將追上上個月發射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實現交會對接,兩名太空人進入天宮二號。由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組成的合成體將飛行30天。
飛行期間,兩名航天員將按照計劃進行工作和生活,並開展有關的科學實驗。該微博透露,天上的時間:航天員將實行每周6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天上的實驗:航天員將在軌接受醫學超聲檢查,地面可以即時檢測,這在中國航天飛行中是第一次;天上的科普:航天員將在軌完成香港中學生設計的3個項目,分別是"水膜反應"、"太空養蠶"和"雙擺實驗"。
《紐約時報》報導,這將是中國太空人迄今在太空中駐留最長的一次。該媒體也指出,過去十年時間裡,中國增加了航天領域的投入,希望追趕美國和俄羅斯。
12月27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了《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回顧了過去5年取得的成就,並對未來5年進行展望。其中透露中國計劃在2018年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發射首枚火星探測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12月27日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提到中國計劃在2017年實現月球表面著陸並采樣返回、2018年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任何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著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ASA而在月球的正面,已經有許多各國的探測器甚至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圖為跟隨嫦娥3號一同登上月球的中國第一艘月球車—玉兔號的模型。玉兔號在月球表面工作972天後,已於2016年7月31日晚停止工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白皮書也再次提及了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測計劃,計劃在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並表示此後還要開展火星采樣返回的關鍵技術攻關——人類至今沒有任何航天器從火星返回地球。這是2016年8月公佈的中國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外觀設計構型圖。
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在2020年發射的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中,還將攜帶一台火星車。按照設計,火星探測器還將攜帶13台科研載荷,其中包括火星全球遙感相機、火星地表下探測雷達等設備。
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除了火星和月球,白皮書中還提到要在今後五年內開展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工程實施,研究太陽繫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訊息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圖為木星及其衛星。
圖片來源: NASA/JPL/DLR而在運載火箭方面,中國同樣也雄心勃勃。白皮書中計劃,今後五年內,將展開重型運載火箭工程。迄今為止最重的中國火箭長征5號已於今年11月從海南文昌發射, 其發射重量超過800噸。
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值得注意的是,用於發射重型航天器的海南文昌發射場已經於今年6月投入使用。圖為今年6月從該基地首飛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7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 Jun令人驚訝的是,白皮書對載人航天只是寥寥數筆: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對接;完成空間站各艙段主要研製工作,開展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和營運;提升載人航天能力,為載人探索開發地月空間奠定基礎。圖為今年10月神舟11號載人飛船與天宮2號實驗室對接的合成照片。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Xinhua/Q. Zhendong不過,白皮書中花了較多筆墨描寫了過去5年中載人航天領域的成就,稱「中國已突破掌握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航天員中期駐留等載人航天領域重大技術。」圖為10月17日,即將搭乘神舟11號開始太空旅程之前,兩名太空人陳東和景海鵬(右)向歡送人群揮手致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在過去五年間,中國還先後將兩名女性太空人送入太空:劉洋與王亞平(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白皮書還提到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表示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中國原本計劃在導航系統上與歐洲合作,共同開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圖)。然而,由於歐洲各國之間協調不暢,項目進展緩慢,導致中國決定「單干」。不過,在27日公佈的白皮書中,中國方面強調將進一步加強國際航天合作,並且提到中國與歐洲已經簽署了《2015-2020年中歐航天合作大綱》。
圖片來源: ESA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中國發展航天科技並希望中國成為太空大國。這一背景下,中國近年來多次發射成功超出民用范疇的反衛星導彈。中國政府雖然不斷強調其太空計劃服務於和平目的,但美國國防部則不斷揭示中國利用外空技術的能力不斷加強,在一旦發生危機的情況下,可以應對敵方的行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對新華社表示,隨著下一步空間站的建成,中國載人航天將進入常態化運行階段,"到時候,飛船發射不像現在隔幾年發一次,而是一年發幾次,以保證航天員定期往返。"
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的永久性空間站,2022年全面運行,而本次載人飛船的發射以及它同天宮2號太空實驗室會合對接無疑是朝這個目標邁進了一步。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