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自1996年首次出現以來,H5N1禽流感病毒過去的爆發期有其季節性。但據世衛組織動物流感研究中心負責人韋比(Richard Webby)說,2021年中期「發生了一些事情」,使這組病毒的傳染性大大增強。從那時起,流感爆發持續了整整一年,蔓延到新的地區,導致野生鳥類大量死亡,數以千萬計的家禽被撲殺。
新毒株更具威脅性
韋比告訴法新社,這絕對是至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禽流感疫情。由他領導的研究項目本周在《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研究結果,揭露了病毒如何在從歐洲蔓延到北美的過程中迅速進化。
該研究稱,當病毒到達北美時毒性增強,這意味著它能引起更危險的疾病。研究人員還用一種新的禽流感病毒株感染了一隻白鼬。韋比說,在白鼬的大腦中發現了出乎意料的大量病毒,這表明比起以往的病毒株,新毒株造成了更嚴重的疾病。
哺乳類感染數大增
在韋比強調病毒對人類的威脅仍然很低的同時,他也指出:「這種病毒不是靜止的,它正在演化」。他提到,病毒有可能在偶然的情況下「獲得遺傳特徵」,變得更容易感染人類。例如,在與受感染的鳥類密切接觸之後,人類就可能感染這種有時甚至會致命的病毒。韋比補充道,該病毒在越來越多的哺乳動物身上被檢測出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不安的跡象」。
智利當局上周表示,自今年年初以來,在其北海岸有近9000只海獅、企鵝、水獺和海豚死於禽流感。大多數哺乳動物被認為是通過食用受感染的鳥類而感染了病毒,但韋比則稱,如西班牙水貂養殖場或南美海獅的情況表明病毒可能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播,這是「最讓我們害怕的」。
英國動植物衞生局的病毒學負責人布朗(Ian Brown)說,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這種病毒在哺乳動物中容易存活」。布朗告訴法新社,雖然這種病毒變得對鳥類更具威脅,但它仍然「沒有適應人類」。
世衛病毒學家韋比說,禽類病毒與宿主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方式與人類病毒不同。他說,只需「在病毒的一個蛋白質上做兩到三個微小的改變」,就能變得更加適應人類。他指出:「這就是我們真正在尋找的東西。」
接種疫苗降低風險
韋比表示,能幫助降低禽流感病例數,從而減輕對人類風險的一個方法是各國為其家禽接種疫苗。包括中國、埃及和越南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開展了為家禽接種疫苗的項目。但是仍有許多國家由於某些進出口限制而不願意這樣做,並且擔心接種過疫苗的禽類仍有可能感染病毒。
美國在今年4月開始測試幾種可能用於禽類的候選疫苗;而法國則在最近表示,希望最早在今年秋季開始為家禽接種疫苗。不過,英國首席獸醫官米德米斯(Christine Middlemiss)也提到,家禽接種疫苗並不是萬靈丹,「因為病毒會不斷演化」。
世界動物衞生組織總幹事依洛(Monique Eloit)說,為家禽接種疫苗應該「擺上桌面」。她補充說,畢竟「現在每個人都知道,大流行病不只是一個幻想——它可能是一個現實」。
目前新冠病毒幾乎佔據了全球公眾的注意力。但從致死率看,新冠病毒和SARS等冠狀病毒,對人類的生命安全來說並不是最危險的病毒。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10種病毒更加致命。
最危險的病毒是馬爾堡病毒。它的名字來自德國拉恩河畔一個田園牧歌般的小鎮——但是這個小鎮與病毒本身沒有任何關係。馬爾堡病毒是一種出血熱病毒。與埃博拉病毒一樣,馬爾堡病毒引發抽搐以及粘膜、皮膚和器官出血。它的致死率高達90%。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CDC埃博拉病毒有五個屬種,分別以五個非洲國家和地區命名:扎伊爾、蘇丹、塔伊森林、本迪布焦和雷斯頓。扎伊爾埃博拉病毒最為致命,死亡率為90%。它目前在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裡亞以及其他地區傳播。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果蝠將扎伊爾埃博拉病毒帶入了城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IRC/B. Wise漢坦病毒包含了幾種類型的病毒。它的名字來自韓國漢坦河。1950年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士兵被認為最早在那附近感染上這種病毒。症狀包括肺部疾病、發燒和腎衰竭。
圖片來源: REUTERS不同種屬的禽流感病毒經常性地引起恐慌——這可以理解,因為其致死率高達70%。但實際上,人們最為熟悉的H5N1禽流感的風險非常低。只有直接接觸過家禽的人才能被感染。這就是大多數病例出現在亞洲的原因,因為不少亞洲人家裡養雞。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P. Bronstein奈及利亞的一名護士是第一個拉沙病毒感染者。該病毒是由齧齒動物傳播。它可能成為地方性流行疾病——這意味著該病毒發生在一些特定地區,例如在非洲西部,並且反復出現。科學家認為,非洲西部15%的齧齒動物都攜帶有這種病毒。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胡寧病毒可引致阿根廷出血熱。該病毒感染者將出現組織發炎、敗血症和皮膚出血。問題在於,這些都屬於常見症狀,因此難以在第一時間覺察或者確認該病毒的感染。
圖片來源: Shoib Tanha Shokra克裡米亞-剛果發熱病毒是由蜱蟲傳播的。它的致病方式類似於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在感染的第一天,患者的面部、嘴巴和咽喉出現針狀出血。
圖片來源: Imago/blickwinkel/F. Hecker馬丘波病毒會引發玻利維亞出血熱(也稱為黑斑疹傷寒)。感染該病毒會出現高燒,並伴有大量出血。它的致病方式類似於胡寧病毒。該病毒可以人傳人,而齧齒動物經常攜帶它。
圖片來源: AFP/University of Richmond科學家於1955年在印度西南海岸的林地中發現了科薩努爾森林病毒。它是由蜱蟲傳播的,但是科學家表示很難確定其源頭,通常認為老鼠、鳥類和野豬可能是宿主。感染者出現高燒、劇烈頭痛和肌肉疼痛並出血。
圖片來源: Imago登革熱一直威脅著人類。如果你打算去熱帶地區渡假,最好瞭解一下登革熱的訊息。登革熱通過蚊蟲傳播,在泰國和印度等國的熱門渡假勝地,每年影響到5千萬到1億人。但是,對於居住在受登革熱威脅的地區的20億人口來說,這更是一個問題。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 Ardian (法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